办法反驳。相对来说,我是小孩子,听听就可以了。
让我所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故事的后遗症是,晚上,我不敢看窗户,生怕有一张脸印在了窗玻璃上。就是去灶间,也是有些打怵,也不敢看门上面的玻璃。
这件事情持续了很长时间。
后来,有人对我说,这是编瞎话的,不要当真。我嘴上说,不可能会当真,心底下却是当真,不可能会说,没有当真。毕竟害怕是真实的。可能是胆子小的原因吧,也是没有办法改变。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无意中听说的。那一天,是夏季里面,下着小雨。雨天,一般是待在家里,农村是不出门的。不知道怎么,就想要出去玩,结果是到了同屯子姓石的一户人家后门。因为屋子里面闷热,他们就这样坐在后门附近,开始聊天。我因为无聊,就听了一下,结果是听到了鬼的故事。有一个鬼,是很突兀地出现,就挨家挨户地告诉着当地人,上吊好。屯子里面的人,听到的很多,就真的有不少人听话,真的是去上吊。那个时候,有些不懂,心中想道:“傻吗?怎么就这样听话?”并没有出言反驳,而是继续听着。屯子里面,有一个老头,听说之后,就在家里抄起了钁头,等待着那个鬼上门。鬼就真的上门,那个老头就真的开始用钁头,打死了那个鬼。鬼就现出了原形,是一个破棉袄。
那一天,很奇特,怎么这家人就没有看电视?
从那以后,我看到路上有不知道是谁扔掉的破棉袄,就开始想,是否这个破棉袄变成鬼?也是没有弄明白,那个破棉袄到底是怎么成了精?就变成了鬼?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归不明白,看到破棉袄也是感觉到害怕。
过了很久,已经不害怕了,就感觉到奇怪,那个故事里面,讲得主题是什么?要知道,故事,都有一个核心思想。不是说,没有核心思想,就是故事,最起码是需要说明某些东西的。猜测大概是为了让人节省,不要随便扔垃圾,才编的故事吧。很久以前的棉袄,是要进行弹棉花,想要更新的,而不是说扔掉。弹棉花,是华夏的传统手工艺:又称“弹棉”、“弹棉絮”、“弹花”,历史悠久,大约在元代即有此业,目的是让旧棉花恢复原来的“新颖”。
最后一个故事,影响很大,可以说,无时无刻地存在。可能是很多人都知道,我们这里有一个地方叫做尖山,尖山北侧,是公路。公路边上,有一个修公路的房子,目的是放置修公路的工具,还有,让修路工人值夜班。据说,这个房子里面闹鬼,所以,那些修公路的人,本来应该睡在路边的房子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