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总经理和温兆洪不愿看着大华实业扩大优势,台塑做海沧计划可以,中石化做海沧计划可以,海沧计划不做也可以,唯独不能让民企或私企来做。
这种思路是贯穿始终的。98年以前,由于三桶油实力较弱,国内利润相对较少,还有一些合资和私人企业占到了便宜,待到98年以后,随着石油系统的再改组和香港上市,不再缺乏资金的石油公司立刻用栅栏把中国给围了起来,只给能跳高的外企机会。
央企的强悍之处就在于此。中石油等公司一方面是石油公司,另一方面,他们还是中国石油政策的制定者,放在美国,他们就相当于参议院能源委员会兼?ahref="http://www.9txt.net"target="_blank">www.9txt.net松梨诙禄峒妗杜υ际北ā纺茉窗妗枪裨焊缮妫裨虻幕埃谑鸵荒度值厣希蔷褪侨ㄍ氤鍪裁次募统鍪裁次募?块钱的打印纸就能消灭一个竞争对手。
只有同样得到外国政府支持的外资企业,才有能力进入中国市场。当然也不容易。
在1991年,石油系统还留着一点口子,宣总经理和温兆洪为了弥补它,一天之内走访了好几个地方,最终说服毛主任,将王永庆的会面时间提前到了2月2日。
这次报告,中央将回复台塑提出的各项要求,如果台塑也同意,双方就可以签署协议,并将海沧计划付诸于实践。如果台塑不同意,也算是有了一个定论,中石化可以决定放弃或进入准备状态了。
会面仍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苏城提前一天入驻,仍是上次的小楼,陈祖年、霍昌、刘秋等人也都住了进来,一刻不停的陷入激烈的讨论。
“我建议卡萨利公司,咱们已在产的10万吨甲醇,还有在建的2座10万吨甲醇设备里,卡萨利的工作状态最好,单位成本最低,能耗最低,维修要求稍微高了一点,但咱们的工人能达到。”霍昌手指着桌面上的70万吨乙烯设备模型,它是瑞士卡萨利公司送来的。
在这个乙烯设备旁边,是德国巴斯夫公司的80万吨乙烯模型,刘秋绕着它看了好几圈,然后说:“还是巴斯夫的技术好啊。你看看这些常温油管和低温罐……”
“价格也贵,每吨多了1万块吧。”霍昌对超出预算的事情深恶痛绝。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大乙烯装备的总价没有意义,看的只是单价以及生产的成本。因为乙烯生产多少卖多少,没有销售压力,而在生产环节,越大的乙烯设备单价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