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以前的关系,也该人走茶凉了吧。我给你们说,别看天然气耐烧,液化气才是大家用惯的,我们到时候把管道接起来,赚的钱绝对不少,没什么擂台好打的。”
两人才不会被他蛊惑了去当一个莫名其妙的兄弟伙的下游商,再次委婉的拒绝后,就先后离开了酒店。
几天后,唐礼和甘革新找上了苏城,同意了他的条件,分别在日照和泰*安开始铺设网络。日照市距青*岛很近,泰*安离济南亦近,除了没有管线之利,本身是不错的选择。
苏城无法做到布点全省,那就必须让利出来。1990年的天然气管道盈利比不得2000年后,时人也从未想过股票上市,因此,除了两个副省级城市之间的燃气管道被大华燃气公司预定之外,其他支线交给黄能国际等公司也没关系。待日后有钱了,再建大口径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也不会受到影响。
唯一引起争议的就是标准。天然气管道建设不易,成本颇高,又多深埋于地下,因此,建成后再改的成本很高,为了避免某地的天然气管道形成瓶颈,统一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后世的西气东输管道由中石油建设,自己定标准自己遵守,自然方便。苏城没有此等财力,但他也要黄能国际和南气的管道能配合自己的天然气供应,否则运营时多出来的成本,全得自己承担。
黄能国际和南气自然不太愿意建高标准的天然气管道,他们都是改革开放初期就下海的商人,用了10年时间才积攒了一笔家当,如果要搞燃气管道,等于要把老本全投进去。在没有见到利润之前,这种投入自然是越少越好,选择便宜的管道自然最符合他们的利益,至于说能用几年,那也要几年后有钱了再考虑。
争论归争论,苏城坚持之下,他们也只好遵从,协议总体而言签的算是顺利。
然而,分开的家华公司老总武强就就不会去考虑标准和位置的问题。他找到了胜利油田的“刘公子”,说定了液化气供应的事项,草签了一份合同,就直奔潍坊而去,这里距东营较近,离青*岛也不远,正是兼具现在和未来的位置。
武强已经打好了主意,一等赚到了钱,就从潍*坊进军青岛,到时候,哪怕只占一个区,利润也不会少。他们这些做多了燃气的人,虽然还说不出管道为王,却也有了模模糊糊的认识。
除非公司倒闭或被收购,否则的话,占领一户人家就有一份盈利,比起普通的生意,还是要好做的多。
虽然没能拉上黄能国际和南气,武强也并不在意,全国想做燃气管道的人多了,他这边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