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点07分,深港市滨海大道第三车道突然爆出刺目蓝光,一辆最新款的电动车发生自燃。
侦探全智的鼻腔,在接近爆炸现场时,已吸入异常气体——硝化纤维素的甜腥味混杂着臭氧的金属气息。
他撞开警戒线时,前妻兼助手袖美正用液氮枪冻结路面上的燃烧残留物,淡蓝色冰晶在探照灯下泛着诡异光泽。
死者苏晴,星穹汽车的首席体验官。消防机器人喷淋臂还在降温,袖美已穿过热浪举起尸检仪,体表烧伤程度与C20炸药当量不匹配,像是从体内开始燃烧。她突然用镊子夹起半块头骨碎片,断面呈现珍珠母贝般的光泽——这是骨胶原在十万度高温下碳化的特征。
全智的强化视觉穿透浓烟,捕捉到60米外路灯杆上的六边形刮痕。他徒手攀上灯杆,指尖触到纳米陶瓷涂层的颗粒感——与星穹S9的刹车盘材质完全一致。下方路面的蜂巢轮胎印深浅不一,仿佛车辆在爆炸前经历了四次急刹。
星穹公司地下数据中心的低温让全智的声带黏膜微微发紧。技术总监王硕擦着汗解释:我们的固态电池通过了两千项安全测试...话音未落,全智突然扯开服务器机柜,六只机械蚂蚁正用激光触须切割光纤。
袖美用电磁陷阱捕获其中一只,全息显微镜显示其口器嵌着隧穿芯片。这些‘数据清道夫’会伪装成系统日志,她调出爆炸前30秒的车载记录,看这个温度参数——电池表面显示25℃,但根据路面融雪范围推算,实际温度超过300℃。
王硕的瞳孔突然收缩,全智的犬类听觉捕捉到他后槽牙的震动声——那是植入式通讯器的频率。当保安冲进来时,王硕已口吐白沫倒地,袖美从他舌下检出氰化物胶囊,有人要灭口。
事故车残骸在防爆车间泛着冷光。全智拆下第七块电池模块时,强化嗅觉突然刺痛——正极片散发着极淡的苦杏仁味。袖美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屏幕跳出警告:「检测到氰基丙烯酸酯残留,常用于航天器粘合剂」。
电解质被替换成了固态氧载体。全智在电子板快速书写,「当电池温度超过临界点,这些晶体会释放原子氧,与车舱内饰的聚氨酯发生链式反应。」
袖美立刻调取星穹的采购清单:生产线上周新进了一批‘纳米防护涂层’,送货方是先锋生物科技。
他们冲进材料仓库时,成箱的涂层剂正在自动分装。全智撕开包装,里面是印着农药标识的铝罐。袖美用质谱仪扫描喷剂成分:含四氧化二氮推进剂,这是上世纪导弹燃料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