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百二十九章 粮食再增产的信心(7 / 8)

但天禾更在乎的是大田种植和市场价值。

黄淮七省,大部分省份的小麦平均单产都还在400~450kg,一遇到自然灾害,如豫省今年就跌到了366kg。

但在小麦全优生推广面积比较大的地市,有好几个城市全市的平均产量突破了500kg,最高的甚至达到了580kg。

瞿阳和严群整合了这些数据,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大约 />

只以黄淮七省进行测算,七省冬小麦播种约 />

黄淮七省平均单产按高了估450kg,小麦全优生的实际单产潜力是700kg/亩,但这里只以550kg计算。

小麦全优生每在黄淮七省的推广提高 />

只需提高 />

如果以650kg计算,就是2000万吨。

这其中的产量增幅是极为可观的。

然后是水稻。

这是天禾的薄弱项,仅有天稻22和天埂盐1号两个主打品种。

天稻22是追求口感的常规品种,产量不高,推广面积也不大,好在天埂盐1号在提高盐碱地水稻产量上做出了贡献。

而且水稻是国内育种界的强项,在世界上也是拔尖的一批。

即使自然发展,单产提高的速度也是可观的。

最后是薯类,陇中定西的马铃薯组培工厂也做出了些成绩。

严群这一说,就是大半个小时过去了,期间其还给每人发了一份资料。

等其陈述完后,在一旁听着的几人早已在a4纸上圈出了一个个数据,姿态不一,但也总算了解了增产的信心来源。

“失策了啊。”高德感叹一声,“开会的时候该叫上你们。”

苗一封摇了摇头,心里不知是遗憾还是失落,“调研时,瞿总还在国外,严总也长期在制种基地,想叫也找不到人啊。”

陈燕秋心里也万分感慨。

作为一个新加坡人,同时又在嘉吉干了十来年的粮食分析师,对各国的粮食产量数据也比较清楚。

在他的印象里,过去老美的玉米平均单产是华夏的近两倍,小麦、马铃薯、大豆等产量也是大幅领先。

如今玉米和大豆已被反超,小麦和马铃薯也快被追赶上了。

这种发展速度就如同华夏经济在这三十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般,同样将会让世界为之震撼。

祁子文坐在椅子上埋头整理着笔记,瞿阳则悠哉悠哉的在喝茶。

将众人的反应收入眼中,郭阳开口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