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百二十六章 也是托了老美的福(3 / 8)

吟道:“和纺织企业的接触会多一些。”

“那服装企业呢?”

季林川摇了摇头。

郭阳又问:“其他人呢,有多少人曾经和服装企业有过密切接触?”

话虽然是对众多员工说的,但郭阳目光却盯着潘端行看了又看。

“没有。”

“没有。”

潘端行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郭阳想了想,道:“似乎育种和种植环节也没有和终端的品牌打过交道。”

麻公司的人都不说话,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季林川也眉头紧锁。

郭阳注意到了这一切,“你们是不是认为有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打交道就够了?”

有人下意识的点了头,然后又突然发觉其余人都没动静,也就同样不吭声了。

“看来是了。”郭阳长叹一声,“但现在是需求决定市场,我们连需求都不知道,又怎么去争夺市场?”

季林川琢磨出了点意思。

“老板,你的意思是麻公司也要和下游的服装品牌进行沟通。”

“这只是其中一个点。”事到如今,郭阳对麻公司的水平也大致摸明白了一些。

公司里有专业人才,但郭阳称之为半灌水水平也并没有说错,加工上还差得比较远。

郭阳说:“我原本是想投入更多资金,打通产业上下游链条,现在来看即使有钱,也做不到这一点。”

季林川没有否认,他也在纺行业干了多年,整个产业都是如此,一环扣一环,种子企业和农,农和轧厂,轧厂和纺织企业,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甚少有跳过中间环节的。

即使有企业布局了从种植到服装的产业链条,也不会说种子和服装上做沟通。

而嘉禾在育种和种植上是强项,轧上也有了基础,但纺织和服装却极其薄弱。

且从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纺织企业就不太好过,首先是一直就有的内外价差问题,滑准税也更多的是保护农;

其次是饱受诟病的行业高污染和不环保问题,国家淘汰低层次产品和企业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强烈。

嘉禾这时进入纺织业就相当于49年入国军,所幸老板也没进入纺织业的想法。

不然可咋整?吵一架啊,季林川自认为没这种本事。

按他的想法,想整合产业链,也只有国家组织能做到。

“话题又要回到嘉禾要做的品牌。”郭阳问道:“嘉禾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种子。”有人抢答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