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百一十一章 五亩换大奔第一期(7 / 10)

先给张伟发了消息,没第一时间回。

他只好又看起了惠农网,刷新了一下,就这么一会儿功夫,下面就多了不少评论。

“第一!”

“来了来了,离职在家呆了一周了,地都快看好了,终于把这个视频盼来了。”

很多人明显就是得到消息的原嘉禾农技员。

这个群体也是郭阳认为最有可能创造出五亩换大奔事迹的群体。

因为他们对嘉禾足够信任,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农技经验,另外,也能享受到嘉禾的扶持。

精品就意味着小众,想要火起来,少不了营销。

又过了几分钟,再刷新一下,评论区出现了更多的评论。

有些人已经选好了项目。

来自南宁的姜毅一眼就相中了沃柑,精品品种,最适宜种植地桂省南宁一带。

就在他家门口。

其它的品种,如柿子里的太秋,由西北农林引进,但视频里介绍第一个引进的是桂省平乐一个叫廖桂泉的。

2003年引入桂省,并且利用野柿子做砧木,解决了亲和性差的问题。

然而还有成活率低、缓苗期长、如何买苗等等问题。

相比之下,沃柑容易多了。

第一次创业,姜毅决定谨慎点。

而且他清楚在川省的苗圃里,早就育有沃柑苗,土地整理好后直接就能建园。快的话两三年就能有收益。

有了决定后,姜毅啪啪的就打下了一条评论。

“看完整个视频,心里的石头落下了,五亩换大奔,我来了!”

藏,林芝。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川西高原试验站的谢红江同样刚看完了五亩换大奔。

如果说西南缺土壤,黄土高原缺水,那青藏高原就是缺积温。

如果积温达不到,有些品种就不能成熟。

这是个尚未开发的产区。

但谢红江一眼就相中了嘉禾的瑞阳,无他,早果、丰产、晚熟,这似乎很适合林芝。

他也打下了一条评论。

“好!”

郭阳一条条的扫过这些评论,心中有点讶然。

这才多少时间?

就至少有了数十条评论。

评论里也多是叫好的声音,也有冲刺的宣言,当然也少不了质疑。

郭阳发现他低估了五亩换大奔的影响力。

于是关掉视频后,他又去农友圈看了看,发现这里也早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