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天敌(3 / 10)

纠结,反而把毕强拉到了一旁。

“可以啊,现在这研究够广的。”

“没办法呀,经费充足,只要看起来有点可行和使用前景的项目,我都给立项了。”

毕强将郭阳带到了道路边的一棵杨树下,笑道:

“还有你之前提的利用天敌以虫治虫的计划,也建了两个试验观测站。”

“但酒泉这边的试验站,在搜集到的昆虫中,还筛选出了一些专食性强的食草昆虫,这下子又来劲了,计划进行更广泛的搜集和筛选,看能不能取代部分化学除莠剂。”

“这是好事儿啊!”郭阳也赞叹道。

天敌昆虫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应用,也出现了一些出名的天敌昆虫公司。

一些国家的天敌昆虫扩繁、商品化的生产也逐渐成熟。

但用昆虫来防治伴生性杂草,这方面的研究也不知道有没有。

“我也不是很懂,但招了几个人,搞得还挺有模有样的。”

“走,去看看。”

“我这儿还忙着呢!”

“怎么,你现在还有时间亲自做实验?”郭阳拉着毕强就走,主要是这昆虫吧,他寻思着,说不定能搞点惊喜出来。

“总得让我交待好吧。”

“行行行。”

等了一会儿,几人就去了昆虫观测点,这是在一处蔬菜基地。

从高空看去,如同五彩斑斓的画布。

观测实验点就坐落在蔬菜基地的中间,看起来很简陋,只有一大一小两间房子,但里面设施挺齐全。

“还有个观测点在哪里?”

“在京城。”毕强说道:“那边科研基础更强。”

郭阳不置可否,国内以后的天敌昆虫也是在京城等地发展起来的,但那是有政策推动。

现在这会儿的天敌产业发展几乎没有,但院校里确实有一批积累丰富的昆虫专家。

天禾昆虫部的负责人徐学农,就是一名农业昆虫学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师从多名著名昆虫学教授。

原本也是可以留校任教的,但最终选择了加入天禾。

“天敌资源监测是一项百年工程。”徐学农说,“这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

“如果我们不知道自然界中的天敌昆虫资源本底,也就不知道哪些天敌能够在病虫害防控中为我所用,天敌防治也就无从谈起。”

郭阳说道:“意思是两个观测点太少?”

徐学农呆了呆,是这么理解的吗?但好像也没有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