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从西边的玉河、东南的高粱河合围幽州。
蒙古人在击败契丹人之后,占据了幽云十六州,由于蒙古人动辄屠城的血腥暴力统治,加上蒙古人毁耕放牧的政令,激起了幽云十六州地区百姓的强热反抗。
女真首领阿骨打率领女真人也正向东扩张,不可避免的在旧辽的东京道与中京道同蒙古人开始争夺地盘。
原已退回幽云地区的拖雷统率的蒙古人主力已经撤回燕山以北,在旧辽中京道与女真人一较马上功夫。
幽云十六州仅剩不到八千蒙古部族兵驻守在幽州,还有数万仆从军分散在各州县。
宋朝三路大军进展异常顺利,千门火炮炮轰易州,易州南门整座城墙被轰成了废墟倒塌下来,消息传开,各州县望风而降。
一个月后,征北中路军从西面、右路军从东南面开始合力攻幽州,在强大的火炮掩护下,宋军很轻易的就攻上了城墙,打开了城门。
宋人仍然习惯将辽国的南京称为幽州,实际上契丹人以它为南京,改称析津府,取“燕地分野在寅,为析木之津”之意。
蒙古人沿用契丹人的叫法。
幽州城周长三十六里,共有八个城门,二十六条街坊,居民有三十余万。
城南有两座城门,东边的为开阳门,西边的为丹凤门,丹凤门进去紧挨宫城城墙,所以闲人一般免进。
幽州城的道路笔直、房屋排列整齐,如棋盘一样规整,坊与坊之间,皆有围墙、坊门,门上有坊门。
建筑物迥异于大宋建筑物往高峻险峭方向的演化,横面更宽,用材偏大,斗栱粗硕,柱子更敦实,而且屋面平缓,屋脊从下向上看,如同雄鹰展开双翅,非常大气。
幽州城有一纵一横两条大道,西东大街联通清晋门与安东门,北南大街联通拱辰门和开阳门。
西城南边的显西门为大城与宫城共用,平日里并未开放。
此外,北边还有座通天门,有一条大街直通宫城的子北门。东边还有座迎春门,有一条大街直通宫城的宣和门。
幽州城内佛寺众多,散布全城,居民坊市多聚于城西北,归厚坊、显忠坊、永平坊、甘泉坊等等,二十六坊有小半聚集这一带。
攻下幽州后,张三张贴安民告示,严禁将士扰民,违者严惩,同时向朝廷奏捷。
休整两日之后,张三分遣诸将,分兵收复幽云地区剩余州县,力竞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