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一路向着京城而去。
一路上,张三再也没有靠近过李清照与其他大宋使团的人,只是忠实的履行着自己一个护送者的职责。
这让李清照心里松了一口气之余,又有些摸不着头脑,她并不相信张三会就此轻易的放过自己。
车队进了京城,大宋使团进入了驿馆,张三的这件差事便算是完成了。
张三也没跟大宋使团的人打声招呼,直接入宫复了命,回东厂了。
大宋使团的到来,久不上朝的皇帝终于出现在了朝堂上。
在看过大宋皇帝的亲笔国书之后,皇帝只是安慰了郓王等使臣几句,闭口不提大宋借兵之事。
散朝之后,内阁辅臣们在商议此事时,第一条统一的意见,就是大明不可能出兵援宋,第二条统一的意见,就是尽快将大宋使团打发回去。
面对大宋的求救,明王朝的君臣们也是有苦难言,且不说现在内忧外患之下自顾不暇,但就现在明军拉胯的战力,朝廷也不敢让他去丢脸与送死。
就在年初,五六十名倭寇在浙江沿海上岸,杀穿三省之地,一直杀到了南京城下,明军伤亡四千余人才杀死了这五六十名倭寇。
此消息一出,朝野震动,张三为此特意传书方证大师,派出高手协助朝廷对付倭寇,少林寺派出了俞大猷等俗家弟子加入官军,对抗倭寇。
驿馆内,赵楷愁容满面,坐在院内长吁短叹,赵福金也同样愁眉不展。
王语嫣与小龙女本就不通世务,这次过来,单纯是为可能会发生的两朝比武准备的人手。
至于文比,无论是李清照还是赵福金,都是诗词歌赋、棋琴书画无一不精的才女。
黄蓉在襄阳是智多星一样的存在,让她也加入使团,是因为她熟悉蒙古人与襄阳的情况。
谁曾想,大明君臣对于大宋的求救,压根连商讨一下的意思都没有。
这样一来,大宋使团所有的准备都落到了空处,根本没有表现的机会。
“准备一下,明日我们就启程回大宋吧。”
赵楷叹了口气,大明这条路算是断了,只希望太子的大唐之行能有所收获。
李清照坐在一旁,好几次欲言又止的样子。
黄蓉看在眼里,这时见郓王作了决定,走到李清照身边,小声问道:“我见你一直想说什么又没说,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李清照犹豫了一下,终于下了决心,答道:“那位护送我们来京城的东厂掌印太监说他或许有办法解大宋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