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瘴疾,后带回中原。而《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物中,壮地区盛产的菌桂、牡桂、苡仁、丹砂、钟乳石等被收录。除此以外壮药很都被收录进了《本草拾遗》等著名医书中。
就19831987年统计,仅壮聚居的自治区境内,已知的中草药品种就达4623种(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在全国名列第二。其中壮医常用药达709种。
十二太爷拿出的这本名为《壮药大典》,刘楷瑞也曾经看过,只不过他看的是精编版和补遗版,内容和记载跟这本完整版差得太远。特别是当中一些制毒和解毒的方子,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
世人只知道苗蛊和泰蛊非常的厉害。其实这壮毒同样独步天下。华夏最早的医书之一《七略》就有提到苗人制毒的能力,“一水一牛,无味无色”,意思是说一滴水就能毒死一头牛,并且无色无味,能杀人于无形之中。另有将丹砂烧炼为水银的先进方法和田七的发现及利用。也证明了当时壮药开发利用达到相当水平的重要标志,壮人不但能制毒,还能用毒做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可惜的是《七略》和《别录》这些医书到了唐末就佚失了。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它们都佚失了,你怎么知道它们奠定了我国目录学的基础和特点,怎么知道它们的分类、辑略、叙录的内容和作用呢?因为《别录》。尤其是《七略》的概貌,基本上保存在《汉书?艺文志》里。所以研读中医药学的人大多都知道。
慢慢看下去,除了制毒和解毒方子,还有很多刘楷瑞没见过的滋补药方。
刘楷瑞越看越惊,递给程宗合兴奋道:“小程你看看。”
程宗合接过书也认真的看起来,多翻了十几页,也露出兴奋的表情。眼中露出惊奇的光彩。
“这,这真是壮药之宝啊,不,应该说是中国之宝!”
“恩,十二太爷,这本书能借给我们拿去复印吗?”刘楷瑞向十二太爷问道。
“可以,但是壮药和汉药不同,壮药里很多药引只有我们这里才有,如果你们想用壮药,这药的来源就必须先解决。”十二太爷很大方的说道。同时提出了个问题。
刘楷瑞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壮药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扶正补虚,必配用血肉之品,新鲜之草”是一种比较另类的制药方法,草药可以从这里带回去。新鲜程度便大打折扣,尤其是血肉之品,一些从动物身上取到的血肉不是当时入药,药效更差了一大截。
听到俩人的谈话,曲文眼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