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
曲文不是富二代,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苦赚来的,除非必要绝对不会乱花。就算他现在有了不少钱,但五千万仍是笔不小的数目。
对于慈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为了帮助别人一次性拿出自己的所有工资被人视为善举,有些人只捐一点点也同样是爱心一片。但是有钱人捐得太少就比例而言,大众一般都会对他的品格另加评论。
在曲文看来做善事是一种美好的行为,那也视个人情况而定,老百姓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人赞扬,有钱人捐出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被人唾骂,其实这是不完全正确。
试想下老百姓捐出一个月的工资只能帮到一个人,而有钱人捐出百分之一或是千分之一在比例上能帮到更多的人,所以想做好慈善就必须先壮大自己,当身上的钱越来越多,能帮到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完全不用管别人怎么看你,有一百万就捐一万,有一千万就捐十万,剩下的钱拿去投资,等有了两千万、三千万、四千万,自然可以捐得更多帮到更多人,并不必要一次性吐完才叫做善事。
这就好比经典历史故事《子贡赎人》。
当年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国处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补偿及奖励。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国外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后来孔子知道批评他:“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因为他们回来向国家领取补偿就会被视为不善。”
听到孔子的话,孔子的另外一名学生子路在路上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后回去告诉孔子。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由此可见看待事情总是要从两面性,捐多捐少都是善举,当大家捐款都得到美赞时。以后捐款的人就自然会越来越多。如果视财富比例来评论一个人的善行,对他进行唾骂,无形造成对方的叛反心理,从此都不再愿做善事,因为做不做都会被骂,那又何必去做。
现在开家公司小的几百万。大的几千万就可以,一下拿五千万出来做善事,未免是有些多了些。以曲文的性格倒愿拿这五千万的投资,如果生意做得好那以后能捐的数目也就越多,然后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