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花果纹盘吧。最早的素三彩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为景德镇御窑石遗址出土。成化素三彩的黄釉多般施在无釉素胎上。由于这种黄釉使用的是浇釉方法施釉,所以称为‘浇黄’,又因其色调淡雅娇艳也称为‘妖黄’。
正德时期的素三较成化、弘治时期要少,但制作水平要高于前两朝。从弘治以后,黄釉多施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釉面质量较成化时期素胎上釉法更加光泽莹润。明嘉靖时期的素三彩有白地素三彩。黄地素三彩,蓝地素三彩,孔绿地素三彩等。到了万历年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绿地素三彩,紫地素三彩等。
几个朝代的素三彩在基础色彩上相差不大。嘉靖时期的素三彩多用白底,釉质纯净,常在盘碗等圆形器上以红彩勾勒,如果是这一时期的绿地素三彩其色泽就更加鲜艳,不过容易剥落。我们从这件盘子的纹饰。盘边特加的红彩,还有盘底的落款便不难得知,这是件明嘉靖年间的官窑素三彩果盘。”
曲文说完顿了顿拿起第二件春瓶接又说道:“这件应该是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菊花玉壶春瓶。春瓶是一种酒瓶的名字,特征是圆腹,渐收的细颈,瓶口微微向外撇。明洪武时期的玉壶春瓶特点是瓶口较小,下部呈现下沉厚重之感。而明洪武时期釉里红瓷盛极一时,与元代相比,洪武釉里红在工艺、烧制、烧成技术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整体风格处于元代和明永乐、宣德之间,同时保留了一部份的元代釉里红瓷器特征。在1984年北,元、明宫殿库房遗址中和1994年景德镇御窑厂旧址都有大量出土,所以年代比上一件嘉靖官窑素三彩果盘早,价值却要在它之下。”
“最后一件瓷器崇祯青花人物故事纹筒瓶。崇祯时期是明代最后一朝,这个时期因为国势衰弱,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景德镇御器厂曾一度停烧。民窑则随意烧制,瓷器生产工艺明显低下。由于处于明、清两代交替之际。崇祯青花除了具有明代风格之外,还孕育着清代瓷器的某些特征。由于此时仍有大量瓷器销往国外,比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所以有部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纹样上颇具异国风情。不过这件崇祯青花人物故事纹筒瓶,所绘的人物、山峰、云彩远中有细,近中有景,人物表情鲜明,可以说代表了崇祯及明末瓷器的最高水准。”
曲文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最后又淡淡的笑了下:“周老板我这样解释你是否满意,如果听不懂要不要我再说得更细致一些?”
周学群这时那还有什么话说,自己懂的曲文都说了,自己不懂的曲文也说了,光是学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