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古玩更贴切一些。
对此曲文只能报以微笑,从前一天起越来越多人来这找他帮忙鉴定古玩而不是珠宝,虽然这和珠宝会展的宗旨有些出入,但只要展位上能聚集到更多的人气,曲文和沈建海也不在乎这些。
接过银鸡曲文认真的看了会,不管是做工还是风格特点都具有很浓的晚清国民特色,而且上边有淡淡的白雾显现,所以可以肯定这是对民国时期的老银饰。
“大妈,你这件应该是国民初期的老银饰,接承了晚清的特点,在制作工艺上用了许多繁复的手法,使得整件器物造型特别逼真。不过这只是民俗用品,而且尺寸太小,所以市场价值并不高,按我看能卖到一万块左右也就差不多了。”
听见曲文的话,大妈似乎有些失望,拿回银饰简单的谢了声便转身离开。
大妈一走,另一位中年男人走了上前,手中抱着一支玉如意,对曲文恭敬笑道:“曲大师,我可是专程从新界跑过来找你的。这是我早两年在古玩市场淘回来的玉如意,当时觉得是明清时期的东西,可是买回来又后觉得上边的纹理不够清晰,沁色太深,怕是买到了假货,所以今天拿来给你帮看看。”
曲文听见又笑了笑,但凡听说有免费鉴定,收藏爱好者们的腿脚总是特别勤快,从新界到中环就算开车最少也要三十分钟,这一路上带着件又细又长的玉如意,就不怕会碰碎,那怕是碰掉一个角也不值得啊。
“恭喜你,你这件玉如意没买错,是件很开门的清中期宝贝。”曲文看了下后对中年男人答道:“玉如意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但是以明清两代居多,尤其是到了清代,人们对玉越来越重视,从而出现了大量用整块玉料雕琢而成的如意。期间的玉制品做工通常都比较细致,图形繁杂,所用玉材也非常讲究,而你这件就是典型的清中期制做风格。”
“再来我们说说这件玉如意的沁色,你刚才不是说沁色太深怕有问题。其实不对,这是乾隆时期的一种做旧手法。先将玉器用铁屑拌匀加热,再用热醋淬浸,等十多天后埋入地底,数月之后取出,玉器表面就会出现橘皮纹,如同汉代古玉一样秀美。因为这是乾隆时期一位无锡名叫阿叩的工匠所传,故而称为‘叩锈’。因此我判断这是件乾隆时期的清代玉如意,价值嘛,应该在六到八万港币之间。”
听曲文慢慢讲解完,中年男人笑得合不拢嘴,看样子他淘来时应该没花多少钱。
“谢谢曲大师,谢谢曲大师。”
“不用客气,下一位。”
“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