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生活,真正需要安置的是那些家园路途十分遥远或者实在太穷苦的人员。
上下加起来十万,其中四万左右为男女青壮劳力需要安置,所以给他们安排临时的工作保障这段时间他们的生活品质就足够了。
当然了,如果说有更多的人愿意留下来,临时转为正式也不是不可以,不过现在首先要保证稳定,不光是流民的稳定还有浮梁的稳定。
最终结果当然一时半会出不来,但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至少年前大量的矿山、堤坝、初级加工等工作还是能保证的,虽然说钱不多,但至少也算是有一份温饱的营生。
人能温饱就不至于出大乱子,以工代赈是当前吸纳流民化解问题最好选择,下一步就是真正的开始展现浮梁县强大实力的时候了。
夏林刚开会出来迎头就见到一个人正站在外头打量着大剧院外头的介绍,看上去是个书生模样,身后背着一把伞看着倒是风尘仆仆。
也许是听到了动静,他一回头便看到了夏林,接着这人立刻高兴的走上前来:“夏兄弟,不对……夏大人。”
夏林这么一瞧,这不是当年在船上见到的褚遂良么?这倒也算是一位故人了,于是他将褚遂良让到身边:“登善兄,好久不见了。”
“是啊,一别近三年了。不过夏大人可莫要高兴的太早,我此番来这里可是专程投奔你而来。”
“投奔我?为何呀?”
“嗯,听闻浮梁之地为大魏宝地,实实在在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我在家乡当个抄记也当够了,索性辞官便来了。也不知夏大人收留不收留呐?”
夏林哈哈一笑:“那倒是好,也不知登善兄想要在浮梁谋个什么?”
“我此番就是想去那书院之中当个教习,夏大人可否行个方便?我不过就是个书生,其他的也干不来许多。”
这是谁?这可是褚遂良呀。青年褚遂良其实就已经顶牛逼了,精通文史、足智多谋,正经弘文馆的初代目。换成通俗易懂的就是文化部部长。
就这么一个大博士要来乡下书院当教员,那夏林自然是求之不得,不过单纯当教员似乎有点浪费人才,于是夏林走上前勾上了褚遂良的肩膀笑着说道:“登善兄,刚巧我也有一事相求。”
“夏大人但说无妨。”
“是这样的……”
夏林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即将吃挂落的事情都跟褚遂良简单的说了一下,并且话里的意思就是想请他主持一下鹅湖书院,毕竟自己马上要吃挂落了,没有一个靠谱的人来主持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