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九章(8)脉与四时相逆,逆转健康的隐秘信号(2 / 3)

往提示着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沉脉通常表示病邪在里,涩脉则可能意味着气血瘀滞或精伤血少,这样的脉象与春夏季节的阳气特点相悖,因此被视为逆时之象。

相反,在秋冬季节,天气转凉,万物收藏,脉象本应顺应自然规律,变得沉实而内敛。但如果此时反见浮大的脉象,那就意味着阳气外泄过多,阴气不能很好地收敛阳气,导致体内阴阳失衡。浮脉多主表证,表示病邪在经络肌表;大脉则可能意味着正气虚损,或病邪亢盛,这样的脉象同样与秋冬季节的阴气特点不相符,因此也被视为逆时之象。

总的来说,“逆四时”是中医理论中对人体内部失衡状态的一种形象描述,它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运动等方式来调养身体,使五脏脉气能够随着时令的变化而自然表现于外,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脉诊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它通过与患者脉搏的接触,感知其脉象的变化,从而推断出患者体内的病变情况。然而,当病症与脉象表现出相反的特征时,往往意味着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我们来看“热病脉宜洪大而反静”。热病通常伴随着体内阳气的亢进,脉象应表现为洪大而有力,象征着气血的充盛和病邪的强盛。然而,如果此时脉象反而表现为静谧无力,这可能意味着患者正气已衰,无法与病邪抗争,或者病邪已经深入内脏,导致脉象难以反映其真实情况。这种情况下,治疗起来自然颇为棘手。

“泄泻脉应小而反大”。泄泻通常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水谷精微无法正常运化而排出体外。此时,脉象应表现为细小而无力,象征着脾胃功能的虚弱。但如果脉象反而表现为大而有力,这可能意味着病邪已经侵入经络,或者患者体内存在其他严重的病理变化,导致脉象与病症表现出相反的特征。

再看“脱血脉应虚而反实”。脱血通常指的是体内血液的大量流失,此时脉象应表现为虚弱无力,象征着气血的严重亏损。但如果脉象反而表现为坚实有力,这可能意味着患者体内存在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或者病邪已经侵入血脉,导致脉象呈现出一种虚假的充实状态。

“病在中而脉不实坚”。当病邪深入内脏,尤其是影响到脏腑功能时,脉象通常会有所反映,比如可能出现弦紧、洪大等坚实有力的脉象,这反映了病邪的强盛和脏腑功能的亢进或受阻。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尽管病邪已深入内里,脉象却并未表现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