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章(2)中医四季养生指南:春护头夏养心,秋冬亦需警惕(1 / 3)

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这实际上是中医对季节变化与人体脏腑经络易受邪气侵袭规律的总结。

春季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但同时也是风气主令之时。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具有轻扬开泄的特性。因此,春季的邪气(如风邪、寒邪等)往往容易侵袭人体上部,特别是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是气血汇聚之地,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最为密切的部位。当春季邪气乘虚而入时,多会引起头部的不适,如头痛、头晕、鼻塞、流涕等症状。

而夏季,则是阳气最盛、万物茂盛的季节。此时,自然界的热气蒸腾,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毛孔开泄,汗液增多,以排出体内的热气。然而,这也使得人体在夏季更容易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特别是热邪和湿邪。由于心主血脉,又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且与夏季的炎热之气相应,因此夏季邪气伤人时,往往容易影响心脏的功能,导致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心系疾病的发生。

当然,这里所说的“多病在头部”和“多病在心”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中医根据长期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出来的规律。实际上,邪气侵袭人体后,其发病部位和症状表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以及邪气的性质、强弱等。

因此,在春季和夏季,我们更应该注重养生保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调整饮食起居,增强体质,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在中医的四季养生与疾病防治观念中,秋季与冬季作为自然界阴阳交替、万物收藏的重要时期,其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这实际上蕴含了中医对季节变换与人体脏腑经络易受外邪侵袭规律的深刻认识。

秋季,金风送爽,但同时也带来了干燥与寒凉。在中医五行学说中,秋季与肺相应,而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其经气输注于肩背。秋季的邪气,如燥邪、寒邪等,往往容易通过皮毛、口鼻等途径侵入人体,进而影响肺脏及其经络的功能。由于肩背部是肺经及多条经络循行的要地,因此秋季邪气伤人时,常表现为肩背部的疼痛、僵硬、不适等症状。

而冬季,则是寒气凝重的季节。在中医理论中,冬季与肾相应,肾主骨生髓,其经气虽不直接输注于四肢,但肾阳作为一身阳气的根本,对全身各部位尤其是四肢末端有着温煦和推动的作用。冬季的邪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