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75章 英飞珑(1 / 4)

他们狂翻典故挖东门电气的黑料,最后,从二战战后管理条例上,找到一条,“不允许德国企业,从事军事相关的设备设计与制作。”

东门电气高层都懵了,我只是搞半导体研发,怎么就扯到军事上了?

米国人大手一挥,你们搞的这个东西,有可能装进导弹当中,不行!必须拆分!接受监管!

东门电子无奈之下,只得拆分半导体部门,就成了如今的英飞珑公司,英飞珑一直致力与开发汽车用控制芯片,为德国车企做下游供应商。

几年下来,其自主芯片设计能力已经逐渐落后于米国,米国人这才放松了对它的监管。英飞珑逐渐失去利润最高的德系高端轿车的车载芯片订单,内忧外困之下,企业连年亏损,股东们也都想着抽身撤股。

刘铭想了想,问道:“他们要什么价位?”

“中介给出的价格,83%股份,售价78亿米元!”

“嘶!~”刘铭被这个价格吓到了,都说芯片产业是用黄金堆砌起来的,果然没错啊,一座二流半导体公司都要这个价格。这还仅仅是德国人为一家欧洲企业提供的报价,如果是华夏企业介入,恐怕这个价格还要翻一倍不止!

“那轴承厂和机床厂呢?”刘铭又问道。

略伦特答道:“FGA整体收购,报价15亿米元,而机床厂,是1.2亿米元。”

“嗯?机床厂为什么这么便宜?”

“第一机床厂,出品的产品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品,在欧洲没有销路,想出口到华夏等发展中国家,又被公司大股东米国通用阻止,现在只能干一些零散的备件订单,据说亏损得很严重。”

刘铭心里一笑,这分明是被米国人花钱缚住手脚,跟那个英飞珑有异曲同工之处。

他掂量了一下这三家公司,都不太满意。原本兴师动众地跑来欧洲,还以为能买下不少优质低价的企业,现在来看,自己可能是想多了。

第一机床厂,他不想要,刚从道尔顿那里搞到6000台现金机床,集团的加工能力已经是世界级的了,还搞这种八十年代机床厂干什么?

英飞珑,太贵了……

至于轴承厂,对东方集团这种下游制造业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几乎任何设备都要使用轴承。刘铭早在来之前,便已将首选采购目标锁定在欧洲的轴承厂。

刘铭想了想,问略伦特道:“我记得FGA并非欧洲最好的轴承厂,瑞典的SFK,你有联系过吗?”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要买,他希望多花点钱,买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