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黄,竟在当晚直接病逝于家中。
林家人自然忙向宫中报了丧。
林达也请旨准他辞官扶柩归乡。
朱厚熜闻知此讯后,不胜唏嘘。
虽说林俊一开始是护礼派,但到底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选择错,也配合自己给了闽地企图吞没东莱金矿的大户们致命一击,还最先倡导开海。
只是时过境迁,沿海大户不是谁都像他一样能看得长远,大多目光浅陋,也就在他主张开海的时候,还依旧跟着说要禁海,才让他显得孤掌难鸣。
现在林俊去世,无疑意味着沿海大户里,又少了一个明白人。
不过,朱厚熜知道,林俊也没有白倡导开海那么久,毕竟眼下在他的影响下,主张开海的声音越来越大。
只是禁海派还掌控着朝廷,朱厚熜也还需要禁海派的支持,达到完成经济改良和对外建立足够霸权的目的。
因为现在直接开海,能出海的就只会是大户出海,而这些大户出海后,也会因为朝廷在国外的统治力不够强,便只会在海外勾结外夷奴役出海的本国小民,不会真的能造福国民。
朱厚熜可是很清楚本国大户出海经商的尿性的,由于贫富差距大导致本国百姓不富裕又勤劳,因而他们奴役外夷根本就没有动力,但他们在外奴役本国同胞的动力就很大。
所以,朱厚熜需要先以国家力量在外面建立起足够霸权,也需要让百姓整体富足一些,民智提高一些后,才能开海,这样大户和小户百姓在出海后,大户才会因为顾忌朝廷威权与国内物议,而不敢过分在海外奴役小民。
对于林俊的去世,朱厚熜还是象征性的辍朝一日,以示哀婉,且令礼部议追谥,令吏部议追赠,自然也允准了林达扶柩归乡的请求。
尽管林俊是抱着遗憾而死,但因为他是护礼派,又在最先提出开海,现在沿海大户出身的许多官员也都改变了态度,开始支持开海,所以在林达扶其父灵柩归乡的时候,朝中还是有很多官员来送别的。
场面倒也隆重。
而林俊的去世,也让沉疴在身的王鏊不禁大恸,且也让人抬着来到朝阳门外,远远地目送了林俊一程。
他和林俊都属于成化年间的进士,也是多年的好友,只是各自后来的政治选择不同。
林俊虽然抱着遗憾而去,但依旧得到了天下士人之望。
而他王鏊因为不想陛下再亲自下场掀桌子,对大臣制造更恐怖的氛围,而选择了自己来掀桌子,不再官官相护,让清流文官之间不敢在随意奔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