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钱的内侍就将一千二百两白银取了过来,装了个不大的箱子。
魏公公总觉份量不足,但又不便当着皇帝面去称,谢主隆恩之后这箱子就归他了。
明制一斤十六两,这箱子份量就算不足也有六七十斤,很重。
怎么把箱子抱走,是个问题。
魏公公头疼,知道少不得又要花些小钱请贵妃殿中的人帮忙抬出去了。
不过从这箱子也能看出,万历不喜欢银票这种东西,真金白银才实在。
想来也是,皇帝如何会看中民间的银票呢。
真个皇帝随便赏赐臣下银票,这大明朝还姓朱么。
要说大明朝不是没有银票,早先的宝钞就是变相的银票,或者说是变相的纸币。
可惜,叫老朱家发的多了,空手套白狼,结果导致通货膨胀,好好的宝钞硬是闹成了废纸,要不然宝钞继续坚挺的话,借着这个现有的纸币,魏公公大可以金融改革。
现在,宝钞也还有。
逢年过节发俸禄,官员们还是会收到一些宝钞,只是数量很少而矣。大多官员领的俸禄是以实物为主,米面油盐布之类。
单论账面工资,大明朝的官员们真是人民的好公仆。
可惜,官员们不靠工资吃饭。
魏公公搞海事的目的就是弄钱,弄钱的目的则是改革,改革到最后,纸币是必然的产物。
就是不知到最后,他能弄出什么来。
要弄出个金元券,那就是天要亡大明,非人力可挽回了。
没法子,你让魏公公上哪打老虎呢。
………
事情办完了,魏公公想走,他怕再呆下去,银箱说不定还得退给万历。
寿宁那边也急着赶紧出去打他爹名号推销,她现在迫不及待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的四姑永宁公主。
永宁公主婚事是不幸,守了一辈子寡,但真是很得她父皇疼爱的。每年的赏赐不少,这么多年下来,加上公主府的供田收入,永宁也是个富婆呢。
可万历却不想让他们就这么走了,先是又反复问了债券的发行办法,以及兑现方式,又问了魏良臣海事准备到哪一步,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啊,困难如何个解决法子啊。
“你好好办事,有困难就跟朕说,朕能帮的就帮…”
魏公公越听越心慌,万历怎么一反常态起来。
事出反常定有妖,万历指不定又在想什么呢。
果不其然,和忠心办差的临时工套了一阵后,万历把女儿寿宁拉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