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刺史,将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二人共平豫州黄巾。”
“今虽拜豫州刺史,但因左右从人不多,来信让家中派些部曲南下,以随他东出赴任。”
王允书信内容不多,其一,讲述张角率众反叛,声势浩大,让家人结社自保;其二,因他从侍御史升迁豫州刺史,面对混乱的中原,他左右人手不够,需要让族里派人帮衬。
说着,王宏脑海里浮现出张虞,长吐了浊气。
以他见识非常清楚,百万黄巾反叛,中原州郡大乱,仅凭经学出仕,怕是不够了,军功才是将来的王道。
而张虞这种勇略之辈,在这混乱的世道,将会大放光芒!第2/2页)
此时,王宏从外堂转入后堂,便见到王霁与王母又有争执。
王母评价道:“张虞虽说颜貌俊朗,但门第差了些。但凡门第高些,便算是良婿。”
显然因张虞的颜值外表,让王母对其的好感度上升不少。今下王母不纠结张虞个人,而是纠结张虞的门第。
王霁神情无奈,说道:“张虞一表人才,另有出众才干,今后岂会是碌碌无为之辈。若将温劭与他相较,当有天壤之别。”
王母微微摇头,说道:“今时出众,如何料定日后必定不凡?”
“张虞习弓马,常年争斗。眼下可说无事,但刀剑无眼,又怎知日后呢?”
张虞的武人身份,则是王母纠结的第二个点。相较习文治经的士人,征战沙场的武人,危险系数太高,容易受伤而亡。
王霁撇了撇嘴,满脸的不以为然。
世间一切都存在平等,征战沙场伤亡确实高,但在大汉国内,却能受封爵位。习文治经的士人寻常来说,高官上卿已是他们的天花板,根本没机会封爵。
今时,王霁余光看见王宏,关切问道:“父亲以为那张虞如何?”
王宏笑吟吟问道:“殊岚莫非是瞧上了张济安?”
“看上了!”
王母没好气说道:“她被张虞的相貌迷住了,说什么都不听。”
“真的?”王宏反问道。
“是也不是!”
王霁半转身子,羞涩说道:“之前温劭求亲时,我便说能为我郎君者,上马挽弓强射,下马读经治。相貌俊朗,行常人不敢为之事。今张虞与女儿昔日描述之郎君,颇有相似之处!”
闻言,王宏眉头微皱,他本想借商量为名,打发走张虞父子。但今女儿看上张虞,则需要让他为此而犹豫了。
实话实说,王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