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意识到,沈粥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身上的投资潜力大、回报高。
“沈粥会不会是在我身上押注?”何安心中暗自揣测。
通过阅读重生题材的小说,何安了解到沈粥似乎热衷于“下注”,李超人等人的巨大成功背后,都有沈粥鼎力相助的身影。
这些成功的投资不仅让沈粥名声大噪,也为汇丰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与此同时,何安的注意力从汇丰银行的贷款事宜转向了《天天日报》。
因为就在今日,经历了10天免费试读期的《天天日报》正式进入收费阶段,真正的市场考验即将开始。
清晨时分,何安乘坐劳斯莱斯银影轿车前往汇丰银行之际,《天天日报》的发行部门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发行部的张强一早就来到办公室,满怀激动与期待地领取了一大捆报纸,随即骑上车前往各个派送点。
不久,张强抵达了他的表叔所经营的报刊亭前。
“表叔,报纸来了!”
打过招呼后,他打开车后的箱子,将事先标记好数量的报纸递给表叔。
每个报刊亭的报纸配额都是根据前一天老板们的预订量来确定的,这样做既确保了印刷量的精准,又能提前完成印制工作,从而加快报纸的配送速度,确保市民出门前就能在报刊亭买到报纸,不影响销售。
“强仔,你们的报纸真抢手啊,不知道这次要的300份够不够卖!”报刊亭老板感叹道。
作为销售终端,他们最能感受到《天天日报》的受欢迎程度,通过顾客的交谈,老板对报纸快速崛起的原因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长年累月经营报刊亭的老板们,对香江的报纸市场了如指掌,哪家报纸定位如何,受欢迎程度怎样,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
张强的表叔坚信,《天天日报》只要保持不犯大错,定能稳坐香江报纸销量冠军的宝座,这是他多年阅报经验的直觉判断。
“可惜的是,你们的报纸不再免费供应了,我也赚不了那么多外快了。”表叔略带遗憾地说。
张强闻言,笑着安慰道:“表叔,你应该满足了,自从我们的报纸发行,你的生意翻了好几倍,这十天你赚的可抵得上以前两个月的收入了。如果我们还免费供应,报社就要喝西北风了,我们还怎么过日子啊。”
报刊亭老板笑了笑,没有反驳。他心里清楚,免费的好事不可能永远持续。
但人总会有贪念,这十天的额外收入让他有些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