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导车都在。”
—————————
赛车场。
本茨焦虑地看着正在跑道上试车的胜利号汽车。
这是条很难开的赛道,有很多连续弯道。
设置这么多弯,是由于魔导车发展情况导致的。
大概在十几年之前,一台魔导车最主要的指标还是速度,赛道也以长直道为主,然后速度指标被各家工坊卷进了瓶颈期,这些年来没有大提升,于是又开始卷操作性能。
这对胜利号不利,如果比极限速度,汽车和魔导车的差距还不太大,胜利号最快能开到每小时110公里。
目前已知最好的魔导车,极限速度也就一百二三十左右。
胜利号的加速还更快点。
但是过弯性能,输的就多了。
胜利号为了控制成本,在这方面的性能并不是很好。
用卓戈的话说,“我们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在市区内,要那么快的入弯出弯速度干什么,能开得起来是怎么着,能二十的速度拐弯就不错了,不如给座椅做舒服点。”
可是比座椅舒适度也比不过魔导车,他们用的材料好多了。
本茨忧心忡忡。
下午的比赛,会有上万名观众到场,赛车还是个很值得看的热闹。
换句话说,会有上万人看着胜利号在赛场上丢人。
老婆孩子下午也会来看,为了设计制造出能量产的车,本茨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了,起码几个月。
本来他想的是今天在孩子面前好好出出风头,让孩子知道自己爸爸不是“不务正业”,成天只会扎进车库,与扳手零件为伍。
他作为家里的父亲,已经缺少对家庭的情感支持,该不会今天过后,连物质支持也要提供不了了吧。
那他可真是个失败的父亲。
胜利号在他面前缓缓停下,车手从上面下来。
“还不错,我有信心把全速再提高两秒时间。”
车手看起来蛮乐观的。
开车的这小子是深水城本地人,从小时候就喜欢速度带来的刺激感,六岁的时候,用块破雪板,就敢滑到六七十的时速。
因此在得知汽车这玩意儿后,立刻喜欢上这种能加速到一百多的东西,并成为本茨专属试车员。
经常能把车开出超过设计标准的速度。
但还不够,是车辆性能拖累了他。
本茨看看手里的秒表,4分22秒,这是一圈的时间。
比赛开150公里,单圈5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