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罢随风的话语,玄宗却是一愣。他原以为即便随风乃是有道高人,不会讨些世俗的东西,但是索要点特权或是要些天材地宝却还是很有可能的。可谁曾想随风非但什么都没要,反而还给自己举荐起了人才来。
此刻乃是用人之时,而且随风的实力摆在这里,能够经受得住他的举荐,此人定然也很了不得,玄宗自然不会拒绝。当即含笑看着随风道:“不知卿想要举荐何人,不妨说出来听听,想必卿家所举荐的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如此乱世当头,却是正好能发挥出作用来。”
随风应了一声,沉吟了一番,似是在筹划着接下来的言语。顿了顿道:“不错,我要举荐之人的确可堪大用。甚至若是运用得当在战场之上当有不世之威,因他逆转整个战局也不一定。如今叛军势力正盛,正是需要大将出世。与安禄山齐鸣的哥舒翰将军已然兵败被俘,放眼整片朝廷又有何人可堪大用?所以,现如今也只能依靠从前的察举之法了。”
察举之法乃是汉朝之时的任官制度,那时由于没有科举,所以无法辨别人才。所以便想出了这察举之法。所谓察举之法即是说以每一乡为单位,依次向上级举荐有德有才之人。最后由中央统一调配,任免官职。
大汉之所以强盛,这察举之法在其中便起了很大的作用。直至日后,到了魏晋之时。察举法被废除,改为了根据门第任选官职的九品中正制。此法非但不能选拔人才,反而极易滋生奢靡**。也正是因此,强横了千余年的大汉民族迅速衰弱,才有了后来的五胡乱华、百年混战。
听着听着,玄宗的双目之中却也亮了起来。对于这其中涉及到的历史,玄宗自然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越听越是觉得他讲得极是有理,随风话中之意很是简单。乃是隐射玄宗,此时乃是乱世,无法开科取士。不妨重新推行察举。由各处举荐人才。对于中央来说,也许此法更为得当也不一定。
随风见玄宗面露喜色,对于自己所言很是赞同,又道:“在下所举荐之人乃是蓬莱派掌门——离日上人。其俗名为郭子仪。出家修道前曾担任过左卫长史以及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此人出家修道多年。非但功力精深。对于运筹帷幄之事更是了如指掌。如今我大唐连折几员大将,最是缺少如此人才,在下也不用陛下给予什么封赏。此时正逢国家变乱,理应以天下国事为重。”
“好,准奏!还请卿即刻修书一封,邀此人来长安面圣。说来惭愧,若是真如卿所言,原先军中竟有如此贤才而不被朕所察觉,朕实在是惭愧。”玄宗轻叹了口气,也不知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