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66章 王槐的三维,桓盛的暴力镇压。(3 / 6)

李承乾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还能成功。

先把祸乱的表象解决了,再去考虑根源。

放任这些义军做大,带来的问题只会更多。

而这些人都是劳动力,要是能收为己用,带来的实际收益更大。

讲个冷笑话,大清雇佣农民干活是不给钱的,还要因为他们办事不利毒打一顿,但是八国联军雇佣农民,是会给报酬的,这就导致出现了很多百姓给八国联军当带路党。

大周王朝现在缺少的就是这股公信力。

老百姓们觉得你官府说话不算话,每次都说要做什么,可真到了要做事情的时候,却又什么都做不了,还要欺负他们,这都是被逼急了所致的。

楚世昭估算了一下时间,顺着水路到江南,最快时间半个月就能到了地方。

桓盛早他半个月就出发了,应该正正好好碰上这股义军,以桓盛的能力,镇压起事是不难的。

但桓盛这人对百姓的态度并不温和,他自己就是豪强大族出身的代表。

旧时代的官僚,又怎么可能和真正的基层共情。

不过,有桓盛这样的强硬派顶在前头,等楚世昭到了,很多谈不拢的事情,他就能谈拢了。

此时的桓盛。

确确实实已经在应天府就职东南总督。

在大周王朝,节度使这个位置是有实权的,总督这个位置更多的是名义上的地方最高长官,得看朝廷给不给兵权。

不给兵权的话,在地方上,也就是名义上的地位和职务要比地方官员高一头,说话未必顶事。

而桓盛被永晋帝派遣到东南这块地方的时候,永晋帝是给他任意调遣东南兵权的权限。

只不过,话是那么说的,那也得看地方配合不配合。

有本事的人,没有兵权,也能让地方官员头上找补,驱使他们办事。

没本事的人,纵使有兵权,底下的人也能阳奉阴违,不听使唤。

桓盛深知他在东南方向的重要性,所以到了应天府,就积极和这边的官员接洽。

强龙不压地头蛇。

桓盛到了应天府,没有去触碰地方官员的利益,他过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阐明态度,他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他要这么说,应天府的官员当然积极配合,只要不是来查办他们,刁难他们的,什么都能商量。

这一趟,白袖军的起事,直接是将南方这一片区域的官员吓了一个半死。

叛军在他们管辖的地方出现,这是要定罪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