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和积存粮草货物的大仓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这清江浦乃是整个运河上下规模最大的造船厂所在。
此刻清江浦造船厂内。
一众造船吏和工头,簇拥着打出王命旗牌的钦差严绍庭一行人。
造船吏小心翼翼的陪着这等在他们看来就是如山高的大官。
“清江浦造船厂,如今可造百料至千料的平底内水船。”
“这两年朝廷拨付钱粮充盈,年初船厂就一气开建了足足十条千料船,都在船坞里,等到下半年这十条千料船就能下水。”
“至于八百料、六百料、四百料的船更有四十多条在建。”
说着话,造船吏小心翼翼的打量了严绍庭一眼。
继而。
造船吏满脸堆笑道:“大伙都说,这是因为督宪您在朝廷运筹帷幄,给朝廷弄去了好多的银子,所以朝廷这才有钱粮给到咱们清江浦造船厂。大伙如今虽然干的活多了,可工钱也多起来了,这日子便过的越好,大伙都记着督宪您的大恩大德。”
这便是专业数据之外的奉承拍马屁的话了。
不过造船吏如此开口,周围的小吏和工头,也是立马附和了起来。
反正核心的论点基本是围绕着,没有严督宪就没有今日清江浦造船厂。
严督宪就是清江浦造船厂的爹!
对于这些小吏的奉承,严绍庭不过是一笑而过。
他目光仔细的看向前方船坞里停靠着的那一条条正在建造的船只,心中愈发欢喜。
“我知内水河道,需是平底船才能走动,又因运河河道之缘故,千料大抵便是上限。”
内水河道水深较浅,造船向来都是用平底船。
如此行船更稳,载货也能在能力范围内最大化。
而按照现在的计量单位换算。
千料的船,以清江浦这等官办造船厂的工艺,换算成运粮载货估摸着大约就是千石左右(史料缺失,没有明确数据,但基本是这个范围)。
造船吏对于严绍庭张口就来的详细数目。
虽然心中有些惊讶。
但面上却是始终保持着那谦卑的笑容。
“督宪英明,咱们大明这运河里头,走千料的船大抵就是到头了。”
严绍庭点点头,却是转口问道:“可若是真要你们去做,能否做出更大的船?譬如两千料,甚至是三千料的?”
造船吏愣了一下,不知严绍庭何故有此一问。
但上官,尤其是严绍庭这等钦差大臣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