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上等美酒,已然被饮掉了几壶。
此时众人聊得更欢,忽闻小二敲门而入,都有不悦之色。
小二躬身一礼,捧盘将两壶好酒奉上,众人面色才微和。
“这是何意?”席间一人关。“难道是贵店掌柜所赠?”
“是隔壁客人,慕名相赠。”小二回答。
“哦?”有人笑,“想不到竟遇上这般慷慨妙人。”
“隔壁客人知晓是各位大师,便有意前来拜访,却不知各位是否赏脸,因此先奉上薄礼。”小二说。
大酒楼的伙计,确实不一般,这一番话并非于问之所教,却说得极是得体,既捧了书画会众人,又不落于问之的面子。
众人常饮好酒,一见那壶,便知是酒楼中最上等的美酒,价值不低。对方奉上如此重礼,不见似有些说不过去,于是纷纷点头。
“那便请他过来吧。”
小二躬身退下,向候在走廊中的于问之点头,于问之急忙再整衣冠,恭敬而入,一进屋便先拱手为礼:“晚生末学,见过诸位大家。”
众人同时望了过来,目光隐隐变化。他们本以为出手如此慷慨者,不是富户亦是贵人,不想却走进来一个一身布衣的年轻书生,心中多少起了轻视之意。
“不知是哪家公子,赠我等好酒?”有一人发问。
语气仍是客气,毕竟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在下执善书会会长,于问之。”于问之急忙恭敬回答。
腰一直微弯,不敢轻易直起。
“执善书会?”问话者一怔,苦苦思索,却未忆起这是个什么东西。
“我倒曾听说过。”一位五十余岁的老者缓缓点头,“是一群好学上进的孩子。虽然贫困,但仍不忘诗书礼仪,值得赞扬。”
“原来如此。”众人恍然,纷纷点头。
于问之大喜,向那老者一躬到地:“未料到刘大家竟知道我们这小小书会,真是荣幸之至。”
“一心向学总是好的。”老者正是刘宜,此时受于问之如此大礼,心中微喜,便再赞了一句。
“能得刘大家盛赞,书会同好知晓,必定喜极。”于问之忙说。
“你听说过你。”刘宜点头,“你办这书会也是好的。年轻人,不去学那些纨绔,却一心探索圣贤文章,确实不错。”
于问之不由大喜,急忙再拜。
“刘大家,书会同好,皆对您极是敬佩。”于问之说,“都道您的行书冠绝天下,实可称当代第一人,行书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