腑功能得到了改善,气机得以顺畅,这也是病情向愈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实之症通常指心实、肝实、脾实、肺实、肾实,它们分别对应于心脉盛、肝气盛、腹满、喘咳、骨病等症状。当这些实证症状得到改善,如身热得汗、大小便通畅等,说明病情正在好转,五实之症有望痊愈。
这就是根据虚实而决断死生的道理。在中医看来,疾病的发展变化往往与正邪斗争的消长变化密切相关。当正气强盛,邪气被驱除时,病情就会向愈;反之,当正气虚弱,邪气内盛时,病情就会恶化。因此,通过观察病情的虚实变化,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中医的虚实理论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病情从实转虚时,我们应该积极调整治疗方案,促进病情的进一步好转。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医的治疗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调养方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岐伯的论述体现了中医对于疾病治疗与康复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对于现代医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治疗疾病时,我们应该注重调理身体的内在环境,恢复身体的自愈能力,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