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扯起来扔到了一边,感觉凉凉的,睁眼借着篝火一看,一条通体绿色的蛇,芙蓉吓的尖叫。
后来,离丰城远了,渐渐有了人气,也有了人居住的村子,日子便好过些,有时候住在村子里,有时候住在集市酒楼里。然后又买些吃的塞在车上,有吃有喝,晚上不用在野外露宿,日子如马车的轱辘一样,飞快的往前跑去。
五天之后,便到了京城。
京城的繁华,自然不是丰城可比。
这个季节,树叶变黄,伴着沙沙声从枝头飞落下来,地上也黄了一片,马车行驶在上面,发出“哗哗”的声音,又脆又响。
京城道路宽阔,人们穿着或绸缎或棉布的衣裳,悠闲的在街头走来走去。
沿街的酒楼茶馆宾客满堂,白色的招牌立在门口,迎风舒展,而食客们推杯换盏,烈酒与肉香直往人鼻腔里钻。不时有肩膀上搭着白毛巾的小二跑到门口招揽着生意。那酒香与肉香又被带到了街上。沿着十字街道四下弥散开来。
刚下过雨的地面有些潮湿,踩上去有点湿滑,三三两两的小贩挑着担子,里面装着芹菜或是白萝卜,小贩们闷声走过,时不时的吆喝两声。有人买的时候,他们便停下来,取下肩膀上的担子,拿出生锈的秤砣,放一把菜上去,称好了,收了铜钱,又重新挑起担子走远。
桔子熟了,红了脸的苹果散发出迷人的香气,黄橙橙的香蕉被放在桔子旁边。不同的果味交织在一起,变成一种复杂的,厚重的,温暖的味道来。卖果子的白头老妇牙口不好,拿了一个香蕉在手里,缓缓的剥了皮,咬了两口,像吃馒头似的轻轻嚼嚼。带着孩子的妇人走到白头老妇的摊位前停了下来,孩子央着母亲买些果子,母亲问了价钱,摇摇头欲走,孩子只是拉着手不放,没有办法,妇人摸出花白的银子递到老妇手里,老妇慢吞吞的装了几个果子给孩子,孩子便破涕为笑了。
过了十字街口,便是去小车胡同的路了。
这条路,芙蓉再熟悉不过,她一次又一次的穿梭于京城之中,这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哪一家门口有石狮子,她都一清二楚。
自打马车入了京城,她便眯上了眼睛,脑袋里,对京城的旧印象就像一幅幅的水墨画,随着车轮的颠簸,一幅一幅的摊开,浓墨重彩。
这繁华的景象吸引了田青仁与豆子的目光,二人像是看不够似的,分别倚在侧边窗口,目不转睛的看着来来往往的人,闻着这京城丰满的味道。
豆子一脸的满足,又有点不放心:“京城这么繁华,会不会有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