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刘伯温,还是李善长,都没有维护倭人的意思,这让朱元璋的内心非常满意。
在朱元璋看来,整个天下都是老朱家的,先不说一两个倭人性命,就算是一两百,一两千,一两万的倭人性命,也不足以让他严惩自己儿子。
更何况,朱元璋本身就厌恶倭人。
先不说第八次世界大战,十六国联军入侵华夏就有倭国,就是放眼历史,倭国也只不过是华夏的一个藩属国。
现如今小小倭国都敢如此放肆,不仅在沿海欺凌华夏子民,扰的朱元璋头疼不已,现在还敢在华夏京城肆意妄为,可真是死不足惜,就算朱虾仁不杀,他也不会放过。
内心颇为满意的朱元璋摆摆手:“好了,你们怎么想的,咱明白。”
“伯温啊,你身为御史,对此事该如何处理,应最为清楚才对。”
“今日还好虾儿没事,否则的话,咱定要杀光这些倭人,压压他们逐渐抑制不住的猖狂气焰。”
说着看向李善长:“李相倒是想的明白,但还是有缺咱华夏大臣该有的气概。”
“倭国近年来频频骚扰咱华夏沿海,多少沿海百姓惨遭劫掠,杀戮。”
“倭国还强占鞑靼土地,修建机场,殖民。”
“光在鞑靼的驻兵就已达到六十万之巨,装备精良。”
“说是为了防止鞑靼反扑,其实彼此心里都很清楚,倭国窥视咱华夏之心不死,随时都有可能入境。”
“自经历十六国联军破开咱华夏国门,已有二三十年之久,咱们一直都受限于各国技术封锁,发展缓慢。”
“倭国军力却在这二三十年增长迅猛,仅从探子查探到的军力,就足以让华夏警视。”
说到这,朱元璋沉默下来,因为此刻的华夏,别说曾经的十六国了,仅仅是现如今的倭国军力,都远胜于华夏。
如若倭国驻守在鞑靼的军队,突然攻打华夏,还不知要付出多少华夏将士,百姓的性命才能抵御。
李善长深知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当即表态。
“陛下,如若倭国胆敢入侵华夏大地,华夏官兵必会给予倭国沉痛一击。”
“但陛下也明白,此时还不是与倭国交战的最佳良机。”
“臣认为能拖则拖,直至三大营配齐火器,在与之交战,清理干净。”
刘伯温非常赞同的应道:“微臣赞成李相的看法。”
朱元璋沉默片刻,忍不住叹了口气,随之流露出坚毅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