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你还能干什么。”王允出自太原王家,乃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走到哪里都是受人尊敬的对象,可是自从王允遇到同龄的蔡邕之后,王允发现只要王允与蔡邕站在一起,别人就不会多看自己两眼,周围都是对蔡邕的赞扬。这让年轻时候的王允十分的向往,王允暗中希望能真心想蔡邕学习,不停的接触蔡邕,说实话通过与蔡邕的交往,王允还真的学到很多东西。可是渐渐地,到了董卓这里,一大反贼都对蔡邕如此看中,这让每日卖命装着顺从董卓的王允十分不爽,心想我自己那么卖力的出卖自己,都没有你整天摆着一副臭脸来得实惠,凭什么。王允开始将几十年慢慢积下来的妒忌瞬间爆发,转化为无限的怨恨,他巴不得蔡邕死,可是陈林这一封上山,却让王允不得不重视,陈林说得太毒了。治罪蔡邕就是失了天下人的心,这是王允绝对不能失去的,现在的王允必须要靠着大汉刘氏这一面旗帜,才能让自己站在天下人的头顶,蔡邕的头顶。王允心想,蔡邕你得活着,你就等着在益州那偏远的地方看我如何名留青史吧。
第二日,朝廷上,一样的场面,一样的争吵,所不同的是人们发现皇甫嵩一党竟然跟张辽不知道为什么走到了一起。皇甫嵩与张辽两人为首的提出所谓的迁都果然是一场笑话,至少其他人是当成笑话来听的。只是在其他人大声反对批驳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大殿上的那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皇帝微微的看了一眼一个叫董承的人。
不管司隶校尉黄婉怎么反对,不管其他人怎么说,最后蔡邕还是再次被流放,流放到益州,陈林治下。没有来过益州或者说汉中郡的人,开始为蔡邕可惜,黄婉是最激烈的一个,但是王允的话几乎就是圣旨,反对又怎么样。在狱中的蔡邕听到这个消息却高兴得大叫一声,狱中的小吏十分尊敬蔡邕,这些日子对蔡邕也非常好,这时候疑惑的问道:“蔡大人,都被流放了,蔡大人为何反而这般高兴,莫不是悲愤过头了,害了病了?”
蔡邕呵呵笑道:“你有所不知,据闻相国迁都之时只带回了洛阳七十车的书籍,其余都放火烧了,可是当时为关东联军之一的伯至,哦就是益州牧,当时却足足救出了三百余车宫中重要的书籍,此必在益州,我去益州,岂不是可以正和心意。唉,试想当时关东联军个个争着抢夺其他的财物,伯至却有此心,伯献的好弟子啊,哈哈哈哈,去益州好啊,哈哈哈。”
蔡邕发自内心的话和笑声不由感染了小吏,也不再为蔡邕可惜,只是不由对这个陈林有了好奇,问道:“蔡大人可是认识这个益州牧?”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