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六章:光禄大夫杨伯献(3 / 4)

问清楚光禄大夫的官署,郎署很大,不问清楚还真不好走。

郎署内有穿着郎官衣的人,也有像陈林这样刚来郎署的人,总之人来人往。按着站卫指的路陈林很快找到了杨大人的官署,陈林站在门前一看,这杨大人的官署却是较之他处要清静得多,不知为何。

陈林正看着门内,却见门内走出一人,中年模样,一脸笑意:“汝可是汝南郡来的陈伯至?”陈林忙施礼应道:“学生正是,不知大人何称呼?”陈林知道这人绝不是杨赐,杨赐已经年近六旬,不会这般年轻。

那人见陈林有礼,心中满意,说道:“吾乃这官署的太中大夫,可唤吾李大夫,随我来吧,杨大人在里间。”说完就让陈林进去。陈林也不敢多想,随这李大夫就进去了,只见屋内满是书简。有一老者正看着陈林二人,此人双鬓发白,一顶蓝色进贤冠,一身黑色长袍,典型的官员模样,只是那双老眼中可见渊博之气。东汉年的官服都是一身黑色长袍,只在冠与绶带上有些不同,冠是帽子,绶带是衣服上的彩带。

待李大夫介绍完退下,这人正是光禄大夫杨伯献杨赐,杨家的当家人。陈林急忙行大礼拜见:“汝南陈林陈伯至,幸举为孝廉,拜见杨大人。”

杨赐看了看陈林,问:“观汝却显年少,现年几何?”“年十六”“哦,却是年少了些,可读过哪些书卷啊?”杨赐又问了一些问题,书写如何啊,读经几何啊等等,最后杨赐又交代了一通,陈林这才明白。

原来一般的孝廉都是到中郎将报道,日后做宿卫之职的。但因去年杨赐与议郎蔡邕蔡伯喈因当时文字多有不一上书奏求正经文字,得灵帝允许,于太学门外以隶书体将5经两传写于石碑。工程巨大,且出不得错,费时费力,杨赐就要求光禄勋在今年的孝廉中举一人来帮忙,于是陈林来了。陈林也是大为开心,杨赐蔡邕都是当时名士,日后与此二人相处,定能获益良多。

杨赐又问了:“不知伯至有何志向?”

陈林知道这一问才是关键,日后能不能得杨赐认可,只在这问了。陈林一拜:“去岁四州起瘟疫,伯至亲见其灾,那时伯至便立誓,但使我大汉人人病有医,饥有食,寒有衣,幼有所爱,老有所依。”好一番愿景。

杨赐也喊道:“好一个‘病有医,饥有食,寒有衣,幼有所爱,老有所依’,不愧是‘周公吐哺,系思皇恩’陈伯至。”杨赐说完,倒到陈林惊讶了:“杨大人亦知伯至之名?”杨赐呵呵笑了:“汝南陈伯至一首壮志歌,洛阳也早已流传。”陈林心想,原来是这样,怪不得为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