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一般的远,从辽东到嘉峪关,四五千里地呢,一天行军八十里,还得走上将近两个月呢。骑兵速度也没有用,毕竟走这么多远的路,一定要带足粮食。不能说骑上马就上路。
还有,粮食带多少也是一个关键。带的太多,肯定是要影响行军速度,两个月也未必能够赶到,可若是带少了,你跑这一趟,万一没打进关,那岂不是连回都回不来。更重要的是,本身官库里的粮食也不是那么多,这一动兵,如果把来回的粮草都带上,估计得把官库里的粮食拿出三分之二才够。他们一走,家里人的曰子可就苦了。
众人都不敢随便乱说,只是最后把目光集中在多尔衮和代善的身上。这两位算得上是大清国中份量最重的王爷了,他俩的话,也最有权威,这次的行动,是否实施,很大一部分,是要取决于他俩。
然而,代善是低头不语。他年纪大了,早已没有了什么雄心壮志,对于这件事情,他已经打定主意,皇太极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反正自己,最后也是留守。
倒是多尔衮,在心中盘算了一会,然后躬身说道:“皇上,臣弟以为,此事可行。”
“啊……”众王公见多尔衮表示赞成,是无不嗟吁。
“多尔衮,说一说,你认为可行的理由?”皇太极问道。从他的脸上,不难看出,他对多尔衮,还是很满意的。
“臣弟以为,现在我们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与其如此,绕路入关,不管有多大风险,我们也应该尝试。否则,长此下去,父皇的基业必然要断送在我们手下,我等在九泉之下,也无脸去见父皇。还有,明廷现在九边的防务,盯得很紧,防守什么森严,尤其是山海关、蓟镇、宣府、大同等地。相对而言,榆林、银川等地的防御,要松懈一些,因为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咱们会从那里入关。到时,咱们只要出其不意,一举破关,也不是没有可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