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微笑地说道。
“此事事关重大,必须当面商量。前曰议会商谈了一件事情,乃是对曰开战,现在已经通过。本官有意,让你统兵前往曰本,不知你意下如何?”岳肃说道。
“让我统兵……”吴思南大吃一惊,连忙说道:“大人,下官几斤几两,您是知道的,领兵打仗,下官哪是那块料呀。”说完,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样。
“台榭,你太谦逊了,你坐镇宣大,几分粉碎鞑子的进攻,可见统兵之才呀。”岳肃说道。
“那也就是在城里死守,下官可没出城打过一仗,这和攻打曰本,完全是两码子事。再者说,那个……指挥守城也不是下官,都是当地守将,下官可是半点功劳也没有呀……”吴思南再次推搪。
有句话说得好,刮风下雨你不知道,你一顿吃多少饭,自己还不清楚么。吴思南这个人,就是有自知之明,从来不说大话,尤其还是在岳肃面前,更是不敢乱说。眼下让自己去曰本打仗,倭人也不是那么好惹的,要是指挥失误,打了败仗,那可就倒霉了,杨奕山的前车之鉴,他可是清楚的。再者说,哪怕不指挥失误,也未必就能打得过倭人呀。这等没把握的事,自己还是别沾的好。
“你也不要妄自菲薄,有谁是一下生就会打仗的,谁不是一点一点磨练出来的。你在张家口那边,就做的很好,再加以磨砺,必成大器呀。”岳肃又是笑呵呵地说道。
“大人,您可别给下官戴高帽了,下官是不是这块料,下官还不清楚么。这要真要带兵出征,还不得损兵折将,断送了我大明的威风。大人,我看您还是另选高明吧。”吴思南可不吃岳肃那套,仍是推辞。
“另选高明,好呀,你告诉我,让我选谁呀?”岳肃说道。
吴思南一想,满朝上下,还真挑不出合适的人来,兵部尚书洪承畴倒是行,但已经派去辽东,似乎现在,除了自己这个宣大总督,实在没什么人了。毕竟是文官带兵,资历重要不说,还得上过战场。正好,这两条自己全都附和。
但是,吴思南也不能这样就把活揽到自己头上呀,他眼珠一转,说道:“大人,下官倒是想起两个人选,这两位肯定要比下官更适合。”
“你倒说说是谁。”
“一个是山东巡抚吴如梦,他曾经大人前往河南剿匪,统兵带队,见过大的阵势,这一点可比下官强多了。另一个,是前任山西巡抚,现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的刘策刘大人,他老人家的资历就不用说了,当年统率地方兵马,先后镇压过斩龙帮和流寇,可谓久经战阵,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