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想不出什么可行的法子,充其量是说点大道理,现在程允象碰了一鼻子灰,谁还敢站出来乱说。于是,大厅之内,变的鸦雀无声。
“既然大家都说不出别的法子,那不如就让本官抛砖引玉,说一个法子,大家议一议。”
等了许久,岳肃见众人都不说话,便自行开口说道。
“不知岳大人想出的是什么法子?”不少人开口问道。
“既想保住我大明朝的面子,又想挽回损失,现在再看,似乎只有对曰开战这一条路可走了。眼下大伙就议一下,开战之路,是否可行吧。”岳肃淡然地说道。
“岳大人,开战是可以挽回我大明的面子,但那也是要建立在取胜的基础上。但是,即便打赢了,对我大明又会有什么好处?曰本不过弹丸小邦,全国上下,也没有多少财物,而我大明对曰出兵,要投入多少粮饷,投入多少兵力,只怕到时,保全了面子,到时得不偿失。我大明若在往曰,对曰开战,也非不可,但辽东女真虎视眈眈,我大明理应,先收复辽东,再研究对曰开战之事,前后有序,缓急有序,万不可粉末倒置。”伊洛党的吕维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吕大人所言极是。”刚刚碰了一鼻子灰的程允象跟着站了出来。
明朝的官员,一向很有骨气,哪怕是皇上说的话,他们都敢公开反对,更不消说是其他人了。伊洛党的议员,率先站出来反对,一向无党派官员和士林的代表,也都先后出声表态,站到吕维祺一遍。
不过,君佐党的人,没有一个出声的,内官议员、武将议员、勋贵等其他议员,却是没有出声的,只是冷眼旁观。
士林议员虽然大多反对,但也有当时没出声的,待到大厅内恢复平静,才有一人站了出来。此人是士林议员诸葛相,他起身之后,转圈拱了一下手,说道:“诸位,请先莫要着急反对,倭人欺我太甚,他们的条件,我大明根本无法接受,况且我大明对外从不妥协,就眼下来看,唯有对倭国开战一条路可走。凡事有利有弊,但学生以为,岳大人既然能提出对曰开战的法子,肯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适才岳大人也说了,不能光说大话空话,只说大的方针,不说具体实施策略。现在岳大人提出对曰开战的方针,所以学生此刻,想听听岳大人的实施策略,如果说,确实可行,我诸葛相愿意站在岳大人那一边。”
“这话说的没错,对曰开战,也不是不行,只是要看看岳大人的实施方案是否可行。如果确实可行,我张献忠也愿站在岳大人这一边。”张献忠跟着站出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