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送来。”
说完,岳森大摇大摆地走出花厅。
这一刻,厅上的四个夫人,你瞧瞧我,我看看你,阮傲月与方彩儿吃惊不小,倒是李琼盈,似乎并不觉得稀奇,可能是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岳森经常如此。
“娘……我现在能吃饭么……”突然,岳萌小心地对母亲说道。
“吃吧,没事。”李琼盈柔声说道。
有了她的话,岳萌与郑成功才又拿起筷子,继续吃了起来。
再说岳肃,此刻胸中的火气,已经窜上顶梁。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会是这样,倘若长此以往,再不管教,岂不是要发展成为裴英杰那样的纨绔子弟,搞不好,还不如裴英杰呢。自己的一世英名,怎么也不能毁在儿子的手里,得找一个好一点的先生,好好管教儿子。
家事、国事、天下事,岳大人要管的实在太多了,他也想自己教育儿子,可哪有那么多时间呀。自己再过两天就要出门了,还是先给儿子找一个先生先教着,有什么事,等自己从曰照回来再说。
岳肃到了前院,喊来金蝉,让他派人出府,找一位好点的先生,到府上教孩子。
金蝉当下领命,带着几十个人,到街上打听坐馆的先生。
燕京城内教书的人有的是,可以说,除了进士之外,举人、秀才都有坐馆的。不过,举人开馆,教的都是诚仁,不可能去当启蒙老师,去做启蒙老师的也就是秀才一档。
明朝的教育界,那是等级分明,哪怕是首辅的儿子,在启蒙阶段,也很少有举人上门,因为这太大材小用了。在《唐伯虎点秋香》里面,那个华太师家里请的老师,不也就是一个老秀才么。这个世上,也就皇上的儿子,能够是个例外,可以得到翰林院的学士讲课。
当然,以岳肃的身份,想要找个好老师,也是很容易的,除了进士找不了,找举人并不困难,只要给定义为幕僚,这样的话,上门的人都能成群结队。
金蝉带人出去之后,突然感觉很是迷糊,他哪里知道京城里在哪聘先生呀。不过他也有办法,跑到了顺天府去打听,岳大人家里的事,谁敢怠慢,府尹大人马上叫捕头去办,一定要找个好点的。作为顺天府的捕头,街头巷尾的事,哪有不知道的,那捕头很快给请来一位老学究。
老头是顺天府落地的秀才,二十岁得到秀才功名,后来一直考到四十五岁,还是个秀才。其间经常担任儿童启蒙教育工作。见四十五岁还没考上举人,他也心灰意懒,干脆不考了,从此就从事教育工作,给不少燕京城的大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