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李元琛也想到了,开海之事,哪怕李元琛不提,自己用不了多久,也会开海。现在倒好,李元琛还送上一条解决土地兼并的法子。解决土地兼并,最重要的是,从藩王手中收回土地,自己想过一些办法,比如说削藩,仿照宋朝,不给藩王土地。但此事说起来容易,要是提出,势必会掀起轩然大波,岳肃也就是想想,一直不敢付之于行动。现在李元琛说有法子,那就听听吧。
“贤弟,不知你有什么好的法子,如果真的可行,愚兄明曰就奏请皇上开海。”岳肃郑重其事地说道。
“我这个法子其实很简单,由朝廷出钱,按照市价,购买藩王的土地。把藩王的土地买回来,不就行了。”李元琛笑呵呵地说道。
“贤弟,你这话说的可真简单,出钱购买,且不说藩王的土地众多,花钱购买,银子从哪里来,就说这些藩王,愿不愿意答应,还是两码事呢。”岳肃不禁摇了摇头。
“姐夫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放眼历朝历代,不让离开封地的,只有大明。而且不止是不准离开封地,甚至是不准所属的城池,就连出城祭祖,都要上奏朝廷批准。如果朝廷将藩王的封地购回,那藩王就没有了封地,那不准离开封地的这一条,也就可以取消,准许藩王随意出门游玩。用自己的封地换银子,换自己的自由,我想许多藩王应该会答应。作为藩王,图的不就是一个富贵,太太平平,安安乐乐,银子不缺,也就是了。而且朝廷开海,允许藩王进行海外贸易,还不收关税,实在不行,再谈谈条件,这些藩王,应该都能够答应。而且,这件事情,还可以由皇上出面,这个说辞,小弟都为姐夫想好了。理由很简单,北方大旱,致使百姓造反,其原因还是朝廷没粮,无法赈济,粮食都在谁的手里,都在皇帝家的亲戚手里,那些藩王,土地最多,家中粮食也是最多,可就是不拿出来,害的朝廷没有赈济的粮米。可当流寇打进王府的时候,抄出多少粮食,像府上的粮食,堆积如山,都已经发霉了。要是说,当初他拿出粮食来,赈济百姓,岂会落到被流寇给吃了的下场。作为前车之鉴,朝廷理应有一片自己的土地,这片土地收的粮食,全部上交国库,以备不时之需,平常时曰,可以自行贩卖,遭灾之时,可以赈济灾民,这就叫有备无患。此一点,朝廷至今没有做到,也亏得姐夫有管仲、乐毅之能,才肃清流寇,还天下太平。前车之鉴,历历在目,难道皇上就不想拨乱反正么。只有皇上愿意,姐夫再施展些手段,料想那些藩王肯定会答应卖出土地。要说购买土地的银子么,只要朝廷开海,银子还不滚滚而来,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