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兆麟的话,令殿内众人是纷纷点头,平白无故,没有任何好处,就去拉你李自成一把,实在太不划算。流寇么,也是无利不起早的,凭什么尽力帮人,更何况咱们两家的关系,确实不怎么样。顶多也就是那句“唇亡齿寒”,不想让你死的这么快。
张献忠沉吟片刻,说道:“汪卿家的话没有错,乱世之内,谁的拳头硬,谁就说的算,狗屁承诺,我不稀罕。出兵是一定的,等到李闯和官军两败俱伤,咱们再出手,也是必然的,此事就这么定了。只是这进军路线,诸位以为该怎么走呀?是先东进湖广,北上河南;还是先北进陕西,夺潼关进入河南呢?”
听了这话,汪兆麟马上应道:“臣以为,自然是要北进陕西,夺潼关再进河南。”
“这不妥。”
汪兆麟的话刚落定,左军都督马元利就表示反对,“陛下,官军已经占据汉中,向阻止我军北上,听说那里的守军也有几万,都是宣府调来的精锐,我军与他们激战,损伤绝对不会小了,即便取胜,还要攻打强攻潼关。潼关虽说当然几次易手,可这一回,朝廷已经派精兵良将坐镇,堵住我军驰援河南的去路。潼关万难攻克,除非咱们继续北进山西,然后南下河南。可若是那样,就怕朝廷调集大同守军前来拦截,拖延我军南下的时间,一旦李闯覆灭,我军孤掌难鸣,怕是距离覆灭不远矣。所以,臣以为还是东进湖广,再北上河南比较好。这样的话,给咱们的时间很是充裕,足够随机应变。”
“有道理。”张献忠点头说道:“夺汉中,出潼关,可能姓不大。继续北上,又太耗费时间,就按元利所说,待机而动,抓住时机,东进湖广再北上河南。”
“父皇,孩儿以为这样也不妥,襄阳那里肯定有湖广总兵邢鹰的大军镇守,此人能攻善守,当年几次都没在他手上占到便宜,在这个节骨眼上,咱们想从他的地盘通过,绝非易事。他也肯定会拼死阻拦。所以孩儿想,咱们最好是先拔下汉中,到时不管是北上也好,东进也罢,都极为灵活。”这次开口的,是张献忠的义子刘文秀。
别看刘文秀年青,但善于统兵打仗,且勇猛无匹,张献忠对这个义子也很是喜欢。现在听了他的话,张献忠又再次斟酌起来,思量半天,终于点头说道:“文秀这话很是在理,如能先取汉中,不管北上也好,还是东进,我们都可不受汉中兵马的制约。好!”说到这里,张献忠的嗓门猛地挑了起来,大声说道:“不知哪位将军愿统兵为先锋,攻打汉中?”
“臣愿往!”这时,前军都督王定国站了出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