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张嫣也不隐瞒,将有人上本裁撤驿站的事说了一下,并说自己打算留中不发,这事等以后再说,表示自己是外姓人,朱家祖宗留下的规矩,还是让他们朱家人自己来决定吧。
本来么,老太太先前一听说是裁撤驿站,那和自己风马牛不相及,也就没当个事。可坏就坏在张嫣的最后那句话上,一听女儿说这是朱家的事,外姓人不该乱改,老太太马上就急了,随即说道:“女儿啊,话可不能这么说,这江山社稷虽然姓朱,但皇上可是你的儿子。现在孩子幼小,不能主政,大小事务,当然要由你这个当娘的来决断。驿站的规制,别看是朱家的祖上传下来的,但此一时彼一时,有错误的地方,就需要纠正,否则的话,贻误了正事,对江山社稷造成影响,外人不会说是皇上处置无方,只会将所有的屎盆子扣在你的头上,说你优柔寡断,不听忠良之言。裁撤驿站的事情,我觉得可行,女儿你久在宫中,可是不知道那驿站的弊端。驿站里每年养活那么多闲人不说,而且地方官还打着驿站的旗号,中饱私囊。还有那些不要脸的官员,没事总到驿站打秋风,占朝廷的便宜,端是可耻。裁撤之后,那是利国利民,百年之后,肯定会有人大加颂扬,一说是谁拨乱反正,下了如此英明的决定,干了这般盛举,全天下的人还不得说是女儿你。所以啊,女儿你在这件事上,千万不要犹豫,有什么顾忌,只要是对社稷有利的事,你就该大胆做决定。”
老太太能说出这番话来,那绝不是出自什么公义之心,她还没那个觉悟。但她为什么这么说,这就叫妇人心思,现在掌权的是我的女儿,什么祖制不祖制,我的女儿只要一句话,就能换了。谁说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拿不得重要的决定。这回就让天下人看看,我们张家的女儿,绝不是一般的角色。说把驿站撤了,咱就给它撤了。
张嫣是个有主见的女人,只是在裁撤驿站的这件事上,她不知是撤掉有利,还是不撤有利,所以才决定留中,不管。但是,现在听了母亲这么一说,随即感觉也很有道理,我要是留中了,岂不是让人小瞧于我,一遇大事就不敢做主。好,我今天就给你们做一回主。
于是,张嫣立刻叫人把刘懋的折子拿回司礼监,告诉邹义,准刘懋所奏,但是,并非所有驿站全部裁撤,而是精简,将一些地方偏僻,或者没有战事发生之地的驿站大量裁撤,保留一小部分即可。
邹义自然不敢违背太后的意思,只好让刘名果批上准奏,自己盖上大印。这样一来,也就是板上钉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