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七章 龙门会(2 / 8)

是他的,在山东、湖广也都有他的田庄。长此以往,小民百姓怕是再无土地,我大明……”

说到此,杨奕山叹息一声。他后面的话,虽然没有明说,但岳肃也能听出什么意思。

“重岳,这话你在为师面前,说说也就是了,对外可不要提起。”说着,岳肃抬起头来仰望天空,半晌才说道:“土地即便再兼并,也都是皇上的,也都有人来种,只要种了,就会产粮,百姓就会有饭吃。但我大明之所以年年国库空虚,以为师看,应该是税制问题。就像福王,有这么多土地,一年收这么多粮食,却不向皇上交税,这等王爷如此之多,朝廷才会到连赈灾都没有银子。”

岳肃终究是重生的,看问题的角度和杨奕山有所不同。土地虽然兼并严重,但如岳肃所说,还是产粮食的,有粮食就不会让人饿死,至于在谁的手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收了粮食,你就要纳税。

放眼上辈子,有土地的人很少,就连农民都进城打工,把自己的地卖给房地产商盖楼,大家伙不照样丰衣足食,顶多房奴多了些么,那也是你情我愿,房地产商也没逼你贷款买房。

只是目前的大明,还没能做到进口粮食,可单就目前的土地,自给自足是足够的。民间多钟经营,搞活经济,改革税收,让国库充裕起来,就足矣。他根本不了解土地对这个时代农民的重要姓。

杨奕山的思想倒是进步,可能也和他的怀才不遇有关,变得有些愤世嫉俗。但他哪里明白,均田免粮永远是一句不现实的空话。

“恩师教训的是,可宗室、士绅不纳粮,那是祖制,怕是无人能够改变。”杨奕山无奈地说道。

“是呀。他们现在不纳粮,或许不久之后,就会纳粮。”想起朝廷无钱赈灾,都要靠自己杀官抄家来济民,岳肃心中冒出一个主意,准备想办法劝说木匠皇帝,改革税制。但他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

终于来到洛阳,他是河南巡抚,身边又跟着地方上的两位权重长官,洛阳官绅百姓当然要在知府大人的率领下出城迎接。岳青天来洛阳,百姓们少不得大声欢呼,一派热闹景象。

入城之后,到驿馆住下,当地官员自是要设宴给巡抚大人接风,结果岳肃照旧推辞,害的邹佳仁和王鹤林也不好意思前去。

岳肃这边冷清,也就自家人在一起用饭,而福王府内,却是热闹非常。

王府的宴会大厅上,摆着十多桌上等酒席,珍馐百味是数不胜数。最上手的桌子旁,只坐了四个人,一个是东道主福王,一个是洛阳监军石温,一个是洛阳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