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贵军,但亦无力阻止贵军之进击。
我方过去装备、训练阁下之Y部队,即为此种时机使用。
假若Y部队不用于协同作战之目的,则空运装备、提供训练教官等我方呕心沥血之广泛支援,将毫无意义。
曰军进攻英法尔与我何干?逼我出兵,岂有此理!
把罗斯福的电报撂在案头,蒋介石气乎乎的把干瘦干瘦的身体歪到一边,伸手从一个装有药品的屉斗里,抽出几根棉球,在慢慢地调理自己的牙病。
老实说,对曰军进攻英法尔这一事态,蒋介石不仅不像罗斯福这样火急火燎,而且,多少有点幸灾乐祸地想看看英国佬的狼狈样呢!
开罗会议后,蒋介石气一直不顺。关于缅甸作战,会上中英美三头对面说定了的,中国X、Y部队反攻缅北,英国第四军团从英法尔进攻缅中,同时,英海军从仰光登陆,两栖作战。但协定墨迹未干,丘吉尔蛮横无理,单方面取消两栖作战计划。蒋介石一怒之下,也把Y部队扣住不放。
英国人成心要中国为他们火中取栗。当X部队投入野人山战斗,驻印缅边境英法尔的英[***]团仍在隔岸观火,按兵不动。曰军在野人山被打得鼻青脸肿,招架不住,便改变战略,突然向英法尔大举进攻,将英军第四军团团团包围。
牟田口中将为胜利所陶醉,大言不惭地道:“曰本陆军到了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宣告我们占领印度为期不远了。”
丘吉尔一时惊慌失色。罗斯福也忧心如焚。
他们认为挽救危局的惟一方法是中国Y部队立刻渡过怒江,反攻缅北,把进攻英法尔的敌军吸引过来。
丘吉尔有心屈尊求助于中国,可是,他有口难言,只好吁请罗斯福出面,向中国施加影响。
对罗斯福的前五封电报,蒋介石已经一一回绝。话当然说得很巧妙,既不得罪罗斯福,又不能担当不出兵的责任。他在信中说:
每念及罗大总统之取消在华不平等条约,提高我国地位,以及援助我抗战之恳挚情谊,无论大总统欲余作何事,凡余力所能及者,自当竭诚以赴。故,开罗会议之际,余曾向大总统阁下言及,一俟英国在缅甸沿海展开大规模登陆作战,我主力当立即对缅采取攻势。此一约定,现今仍当有效。
言下之意,英国海军不在仰光登陆,我的Y部队便不过怒江。
罗斯福再三催促,蒋介石不为所动。到了这第六封电报,罗斯福显然失去往常那种矜持和忍耐,开始用要挟的口吻说话。几年来,美国向中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