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经的布阵冲锋,二人还真没有那方面的经验。于是,李士群推荐说:“让唐生明过来管军事吧,那小子跟我合得来脾姓。”
汪精卫对于唐生明的印象本来就是清明爽朗的,自然无不同意见。
如此,清乡的骨干力量,在南京马台街22号坐下来商量具体的艹作事宜时,就包括了李士群、汪曼云、陈光中、余百鲁、唐生明、唐惠民、马啸天、戴英夫、黄尔康、包志超以及“梅机关”的晴气庆胤、曰本宪兵队的中岛、大西等人。就唐生明在其中主管军事的部分来说,可谓是“清乡运动”重要的一方面。
对于唐生明的钻入“清乡运动”,渝城政斧听说那是汪伪政权今后数年工作开展的重头戏,戴笠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戴笠到蒋介石那里去汇报,蒋介石正手捧一本宋美龄手签本的《圣经》坐在客厅中,意态萧闲地揣摩。
蒋介石听了戴笠的汇报,高兴地夸了唐生明一句:“季澧还是肯动脑筋的,知道为校长分忧。”
汪精卫视察清乡地区发表讲话中国一向流传着这样两句老话,叫做:“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苏湖熟,天下足。”
曰本人也听过这两句自南宋时期即流传开来的谚语。因此,曰本想尽快尽早地把长江三角洲丰饶的粮食、布匹等紧缺物资收上来。
于是,善于揣测主子意图的李士群便把清乡运动的试验区,选择在了长江下游的沪宁杭三角地区
可是,坐正了奴才的汪精卫,偏偏心中仍有那么多的理想。
汪精卫这一生,就是暗暗地跟蒋介石较劲的一生。
蒋介石最初在国统区,搞过一个“新生活运动”。汪精卫也必须把苏州试验区,建设成为“模范和平区”。
汪精卫把粗略的打算,跟李士群、汪曼云、陈光中、唐生明等几个骨干谈了一下。
数人退下后,便到晃荡着蔷薇颜色的秦淮河畔喝花酒去了。
李、汪、陈、唐四人要了一条大的花船。
沦陷时期,秦淮河畔灯光惨淡、人迹寂寂那船的舱口颇宽敞,二三十人拥坐一处,仍可有回旋的余地。里面摆设的字画、红木家具,大抵是明清的风格,桌上嵌着沁凉若水的大理石面。窗格亦精致地雕镂起古代虫鸟仕女的图案,坐下令人顿生一种柔腻的绮思。
这时候,正是抗战的严酷时期。沦陷区的百业,呈现了一种苍凉的凋零。
所以,秦淮河面的气氛,也透出一份冷寂。其时,除了李士群数人包坐的一只花船,另外还有数只出来觅食的画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