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准备,有可能在开战之初就占领珍珠港。这样太平洋战争就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了。
尽管英美一直在加强太平洋的防御力量,但是最高层次的领导一直认为,即使是最好战的军国主义分子也不敢同时进攻英美,这是由于对曰本的民族心理、经济困境和军事力量对比的严重误解而产生的。由于存在麻痹思想,美军战备相当松懈。这也是袭击造成巨大损失的一个原因。但珍珠港迫使美国建立了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战略思想,这对以后的作战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得到的要比曰本得到的多得多。
美国关于珍珠港最大的一个疑问就是谁应对珍珠港事件负责。
因为不到两个小时内,有2400名美军几乎在无意识中失去了生命,尽管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金梅尔被撤职,但还是有很多的质疑集中在罗斯福总统身上,认为罗斯福为说服国内的孤立主义分子,诱使曰本先打了第一枪,而没有将珍珠港即将遭到袭击的警告通知珍珠港。尽管有些骇人听闻,但这种追查到底的精神确实值得钦佩。当时经过深入的调查,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将罪责定到某个人的蓄意之上。
对于珍珠港事件是否可以避免以及战争的最终原因,这是最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历史学家认为发生了的就是必然的,因为从曰本这辆战车逐渐偏离轨道以来,和美国相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曰本方面一直强调其理由,想问“美国究竟干了什么事,竟让曰本袭击珍珠港呢?”但这是根本站不住脚的,美国所做的无非是停止向曰本供应战争所必需的战略物资。而又试问中国又对曰本做了什么,竟使曰本大打出手。
另一典型的争论是对“偷袭”和“奇袭”的争论。曰本送最后通谍的时间比攻击时间晚了40分钟,最后曰本又战败,偷袭之名是绝对洗不清的。但“偷袭”和“奇袭”实际也只是同一意义的一贬一褒而已。
曰本通过珍珠港将美国拉入了战局。但珍珠港遭受偷袭后的那个晚上,睡得最香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从此将完全作为同盟者并肩作战,为此他说了一句“我们总算赢了。”而后安然入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