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星仔细回想着,这种整体感在外国料理上很少见,那么中国料理和外国料理的最明显差距在哪?想到这的时候,他已经有了答案:油。
中华料理最著名的一点,就是它用油用的多,越硬的菜给的油越多。
但是这在国外是很罕见的,很多国家的料理都讲究饮食健康,比如日韩料理都是刻意的减少料理用油,以至于他们的料理总是清汤寡水的,没什么油腥,而法式料理里也通常不会用到特别大量的油,只有中华料理,经常一道菜里会放整整半锅油。
所以,刘华星推测这两道菜整体感上的香味,一定是来自于“油”。
这用的恐怕不是一般的花生油和玉米油,而是别的某种油。油里一般有这种油自己独特的香味,花生油、菜籽油的味道是最缓和的,不会盖过其它食材的味道。
而玉米油就稍微有一点玉米本身的味道了,在料理某些清淡的食物的时候,味觉灵敏的人就能感觉到其中玉米油的味道。这也是中国人不喜欢橄榄油的原因。
国外的人特别喜欢橄榄油,料理和做沙拉的时候都用橄榄油,而橄榄油也确实比较健康,其中蕴含不饱和脂肪酸,热量比一般油要低,用来在不加热的情况下食用营养价值高,减肥人士会生食一勺橄榄油来确保每天的脂肪摄入。
但是橄榄油有一种很强烈的香味,会盖过很多食物本身的味道,所以很多国人不喜欢。
这两道鱼里的香味,应该也是来自于某种油,但是什么油刘华星也不太清楚。不过他知道这种油很重要,因为这种香味是这两道菜里唯一一个特别的存在,也就是说,这就是客人们那种养成了习惯的“家的味道”的来源。
可能杨承志那些不懂料理的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店里招牌菜的关键就是区区一个“油”?既然如此,那老师父为何不干脆直接告诉店里的厨师这种油是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可能连客人和主厨本身都不知道,这个“油”是其中的关键。他们只以为自家招牌菜的美味是来自于整体的用心和细节,是这一道菜本身的美味,但事实上从科学角度来解释,其中最关键、让顾客形成味觉习惯的,是里面最强烈的那种味道。
换言之,只要这个油用对了,哪怕其它的细节有所下降,客人们也吃不出来。
因为一般人没有他那么灵敏的味觉,他们只吃得出其中最强烈的味道,只要能尝到这种味道,他们就会觉得还是那个熟悉的味儿。
“小草莓,你觉得好吃吗?”刘华星转向杨潇潇好奇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