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昊站在离前线最近的一座土台上观看战场发生的一切,他的身边是一群专门研究攻城作战的高级参谋,他们中既有久经战阵的老将,也有未出茅庐的年轻才俊,更多的当然还是年富力强正值盛年的高级参谋们,
大唐数百军州,几乎每州每县都修建有城墙,攻城是一门大学问,自古以來研究攻城守城的兵书汗牛充栋,因此成名的将领也灿若星河,西宁军建军以來主要的敌人一直是草原上不修城墙的游牧部族,而杨昊本人又是一个崇尚进攻的人,因此西宁军在赢得草原对手尊敬的同时,并沒有得到擅长防守作战的周边各镇的认可,
在河东的历次攻城战中,即使兵力占有绝对优势,每次胜利也都是用尸山血海换來的,杨昊对此十分痛心,他急切渴望技术上、战术上的某些创新來避免这种令人绝望的伤亡,杨昊把这个重大课題交给了武备学堂,并要各司、各营全力配合,
谈空向杨昊举荐了一位双腿瘫痪的老将,此人名叫胡破山,曾在兵部任职多年,参加过多次讨伐地方藩镇的战争,在攻城作战方面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有极深的理论素养,
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是元和十一年,追随唐、随、邓节度使李愬率兵讨伐吴元济的叛乱,作为李愬的参赞军事,胡破山为李愬筹划了严密的进退方略,次年冬,根据他的筹划,李愬抓住战机,雪夜攻克蔡州,生擒吴元济,成就一段千古美名,
多年征战让胡破山一身是伤,晚年他全身瘫痪,终日只能与轮椅做伴,他为官时清廉自守,两袖清风,育一子二女,先后夭折,双腿瘫痪后,更是生计困顿,常常是吃了上顿沒有下顿,他在艰难困苦中仍不忘将自己平生所学编纂为书,以警醒后人,
杨昊将他聘为丰州武备学堂的教授,专门拨给他一所宅院、为他聘请两名仆佣,又让学堂驻堂医师每半个月登门为胡破山体检一次,胡破山在武备学堂里如鱼得水,书写的顺畅,课讲的精彩,生活也有滋有味,
他组建了一个学社,收了七个关门弟子,专门传授攻城、守城的技巧,他与军械司的一群大匠琢磨出了一些新式攻城器械,因为耗资巨大,军械司不愿出资打造,杨昊得知情况后,亲自批出一笔经费给胡破山研发新式攻城武器,
胡破山的到來使西宁军的攻城作战理论发生了质的飞跃,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出來,在出兵朔方之前,西宁军曾经多次进行攻城作战演习,各营在攻城技巧上都有了长足进步,现在缺少的只是实战的检验,杨昊选择乌海城作为敲打朔方的突破口,一定程度上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