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活,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新工厂要招募四百名工人,让谁进不让谁进,全凭万民安一句话。万民安脾气暴,做起事来却一丝不苟、尽忠职守。为甄别良莠,他只得耐着性子跟自己厌恶、痛恨的“刁民”面对面交谈。一个人,两个人……等他跟第一百个人交谈的时候,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原来“刁民们”竟是如此可敬、可爱,自己先前对他们确实有太多的偏见。
万民安不再称百姓为“刁民”,说话时的腔调和神情也丰富了许多,他开始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应征者称兄道弟,和年轻的少男少女开玩笑。作为回应,自己也从百姓们嘴里冷冰冰的“司库大人”变成了大叔、老哥、万大爷……以前在公署里小坐片刻便腰酸背痛,双膝发冷,现在在竹棚里呆上一天丝毫不觉得困倦。
万民安看到杨昊身着便装走进竹棚,忙丢下手中的竹签迎了上来。应征的百姓有认识杨昊的,按规矩,百姓见父母官要行叩拜礼,众人正要下跪。杨昊却以未穿官府为由婉拒了。
杨昊翻看了新募人员簿册,特意嘱咐万民安:“除了论德看才,也要适当照顾家贫孤苦之人。”万民安听了这话转身对应征百姓说道:“各位听到没有,咱们丰安有这样的好官,岂不是阖城百姓之福气。”乱世遇清官,怎么能不拜一拜?这一回杨昊没能躲开众人的叩拜。杨昊一面激动的热泪盈眶,一面又觉得惶恐不安,更添了一种重担在肩无可避使命感。
出了招工棚,杨昊飞马赶回刺史府。身为一州刺史,杨昊不仅要宣诏令,厚风俗,劝农桑,平狱讼,兴学校,理财赋,实户口。还要兼领丰安城的防务。丰安一州两县数百官员、数千士卒的衣食俸禄更是全着落在他一人身上。
杨昊并不贪权,也没自信到一人独断乾纲,他的理想是所有官吏都能奉公自守、廉洁为民。但事实是丰安的官场早已从面子烂到了底。不是没有廉洁的官吏,也不是所有的官吏不想廉洁,实在是大势所逼,积重难返。
杨昊知道自己纵然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造出一个全新的丰安,他现在要做的是让阖州官吏明白自己革除弊政的决心,和治理地方的新理念。不奢求他们能立即领会,但求他们能照葫芦画瓢执行下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搅动一潭死水的丰安官场又岂是一朝一夕能建功的?
改革腐烂的丰安官场已经让杨昊费尽心力,驾驭城里城外数千将士更让他感到心力交瘁。虽然有凌彤和李通两位老将全力辅助,但杨昊却并没有感到一丝轻松。数千人的吃喝拉撒已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