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资历、地位都高过孟博昌,但终归不是一家人,彼此之间还是要留着体面。
“韩大哥呢?他似乎跟曾大人不是一脉,跟我们也不是一脉。”
“他是元和社的,元和社人数众多,人才辈出,但被小青衣浸染太重,他们内部又分帮拉派,虽大而不强。你知道吗?郑注就是元和社的佩剑,我们的韩大将军原先也是元和社的,后来转投宝历,这次宝历和大和合作,就是他和李训捣得鬼。”
“这么说李训也和咱们宝历社有渊源咯。我总举得此人华而不实,心机太重却又没有独当一面的大才。不知陛下为何就偏偏信任他。”
孟博昌哼了一声,无奈地说道:“陛下也是被逼急了。大和社兵强马壮却群龙无首,也不是没有龙首,只是这龙首太大太强,陛下已经对他心存芥蒂了。李训看准这个机会,毅然舍弃宝历改投大和,获得陛下的信任。宫变之前他这个佩剑的权势比大和的大总管还要大,倘若宫变成功,大和社的大总管之位非他莫属!”
杨昊忧心匆匆道:“昔日只听说‘四大总管统领天下,佩剑将军位高不发’,原来都是各忙各的。刺马营如此一盘散沙,几时能扫除阉党?重整朝纲?”
孟博昌打了个哈欠,道:“扫除天下的大事自然是急不来的,咱们先在永丰站稳脚跟,以此为根据徐图发展。等羽翼丰满时再提一支劲旅南下勤王,那时各地义士群起响应,大事定然可成!”杨昊见他说得轻松只当做是句玩笑话。
稍稍停了一下,孟博昌支起身子压低了声音说道:“今春三月,大总管要在永丰召集宝历社无面会,到时腿脚放勤快些,讨得他的欢心说不定就能升你为横刀。常话说‘佩剑不离京’,京城之外可都是横刀当家。”
刺马营里流传着一句话“佩剑不出京,横刀行天下”,佩剑地位崇高,除了偶尔外出巡视,一般都留在京城协助大总管统摄天下,京外各道府州县都是横刀做主。至于执戟因为地位低微,只能为从属而不能独挡一面。
说到这孟博昌竟是哈欠连天,“睡会,养养精神,过午咱们就去端了梅山煤矿,救出你的一干好兄弟来。”
杨昊这才明白孟博昌深夜来永丰,原来是为了攻打梅山煤矿,看他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似乎早已成竹在胸。杨昊仍然有点不放心,于是问:“要不要我回城调兵助攻?”
“不必了,”孟博昌闭着眼哼了一声,“你的军营里到处都是他们的探子,我把你叫出来就是要掩人耳目。”孟博昌说完这话,拉过毛毯盖在身上,片刻就响起了轻微的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