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包。此外,学生还经常要到野外演试步骑阵式、建造台垒、攻守战术、侦察技巧、操纵舟楫及具体行军、布阵、分合、攻守诸式。
除了正课,还进行忠义教育,教授典章制度,及内外边境情势。不过所列课程虽多,但从不考试。杨昊在这只能待一个月时间,学是学不到什么东西了,不过就是浮光掠影地感受一下气氛罢了。
因为杨昊通过了文武双试,因此被编入了全科甲等班,类似于后世的重点班或特长班;那些通过文试却没通过武试的被编入文科乙等班,通过武试没通过文试的则被编入武科乙等班;两样都没过但又必须入学的,则编入研修班。
甲、乙两班中的学生按学制不同又分为本科生和研修生,本科生学制两年半,研修生学制灵活,随到随学,也随时可以走。不过杨昊是七年来唯一一个通过文武双试的研修生,在此之前全科甲等班里只有本科生,
杨昊所在的班里只有十二个人,同窗中年纪最大的名叫赵普,二十八岁,是四个孩子的爹了,入学前已是淮南镇从四品统军将军。
比杨昊小的只有两个人,一个叫阳山,户部侍郎阳呈雍之子,另一个名叫羊弘扬,父亲生前为陇州教谕,吐蕃犯边,其父组织民团抵抗,被俘殉职。羊弘扬年幼时家境贫寒,全靠母亲与人缝补浆洗衣裳赚取米粮钱,后得朔方节度使王希廉赏识,留在牙署为文吏,又见他精明干练,遂举荐其入刺马院深造。
杨昊第一天上课堂,阳山便来问他:“你闯了什么祸被发配到这来受罪?”阳山长着一张圆乎乎、粉嫩嫩的娃娃脸,表情憨憨的,杨昊跟他一见投缘,如实回答:“我在大明宫里打了余驸马,圣上贬我到边疆,兵部安排我来这走个过场。”阳山挑起大拇指赞道:“你真行。”
杨昊反问他:“那你呢?你怎么跑这来了?”
“我把小娘给气走了。”阳山眨眨眼睛,憨憨地笑道,“小娘在背后咒我娘,我就趁她睡着了,倒了一碗辣油在她茶碗里,然后在她嘴唇上抹上些芥末,她辣醒了,心一急,端起茶碗喝茶,结果是喝了一大口辣油……”
杨昊被逗的哈哈大笑,心里却在想:“小小年纪就满肚子心机,长大了还得了,但愿他别走到歪路上去!”杨昊又问阳山:“你这么聪明,该到太学、国子监去,为何来刺马院?当兵可是要戍边上战场的,你不怕吗?”
阳山拍着胸脯慷慨说道:“大丈夫在世当立功名传万代,学大汉霍去病,学本朝李(靖)大将军!读那些劳什子书有个屁用。”说完,他问杨昊:“你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