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强行剥夺别人的土地,而是用税法和农业补贴来让市场自行完成这一变化。
不过,山西这个地方得下点真手段。
山西商人买田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这是这个时代所有中国人的共同问题,只要有点钱了,总还是想着要买些田地租出去给人种,坐收租金。
这笔钱的收入或许不高,好处是稳当,做生意的风险就太大了,万一子孙经营不好,至少还有几千亩的良田可以耕种。
胡楚元则提出另外一种观点,那就是一个地主的消费力未必比十个富农家庭的消费力强,中国工业要发展,富农经济必须首先要发展。
当然,在他提出这个观点之前,胡家持有的那些大面积的土地也早就通过中信社消化了。
现在的胡家,名下没有一亩地的农用田。
今天,胡楚元既然已经到了山西,他就不会空着手回去。
他也不急着说话,默默的喝着茶,等候乔景俨等人给一个答复。
大家都在沉默着,谁也不说话,胡楚元是不着急的,乔景俨、渠本翘这些人却淌了一身的冷汗,如今坐在这里的不是当年那个江南首富了。
当年都还是商人,只不过是胡楚元更有钱。
如今呢,胡楚元已经是这个帝国的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错,根本就是四万万之上的第一人,别无分号旁家。
此时,大家都目光都看向了乔致庸,希望他能站出来说两句话,或许还能有缓和的余地……现在已经不是让市场自行转变了,胡楚元这一次是硬压着山西各地乡绅放弃手中超标的土地。
八十三岁的乔致庸看似老迈,心里却依然精明。
他悄然一抬那浑浊的眼珠,看了看眼前那些人,道:“此事啊……大人说的对。朝廷有朝廷的法度,咱们百姓自当得按朝廷的法度做事,何况此事利于天下人。凡事不能两全,我等既要占据田产之利,又要兴国办厂,焉能两得其美?况乎,宰相之家皆不能免,我等岂可造次?”
听着这话,胡楚元在心里暗暗称赞,乔致庸不愧是乔致庸呢!
凡事不能两全!!!
这个话说的再好不过,既想要做大地主,又想要做大资本家,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好事。
乔致庸是真正的晋商领袖,德高望重,他一开口,大家就知道……这个事情已经定了,各家回去就想办法卖地吧。
乔致庸这却又和胡楚元道:“首辅大人,如果老朽没有记错,朝廷前年颁布《土地经营管理法》中有明文细规,凡每户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