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并不意味着国内经济就要停摆,经济建设就要减缓,恰恰相反,正常的国家建设支出还是要维持,同时通过政策调动民间资本的对内投资规模,特别是农业投资。
中国目前有3.82亿人口,70%还是农牧民,只有增加农业投资,提高农业收入才能真正的解决消费力的问题,才能培育更大的市场。
有了市场,工商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国家经济才能变强。
这是一个基本的市场经济逻辑。
战争打的这么激烈,到处都要用钱,胡楚元却坚持将农业税继续减低,在确保平均耕地数额的底线上,增加大农业经济的种植面积。
大农业经济是胡楚元在国内提出的一个概念,即要逐步将人均耕地面积增加7.5亩,在此基础上,通过中信社、其他各家粮社和农民之间的联营合作,实现经济作物从生产到加工的链式增值。
这里面的一个关键思想是种植者有权参股粮食加工企业,通过农民自我投资下游产业来实现全国农业人口的增值增收。
这个模式在山东的推广是最为普遍的,山东现有耕地总面积是8753万亩,联营土地面积占93%,主要的联营方是中信社,由中信社集资集股创办榨油厂、米面加工厂、棉花加工厂、纺织厂。
山东目前规模最大的青岛光华纺织总厂就是中信社集资创办,在运营过程中,工厂按照标准收购棉花,价格和市场统一,质量要求也和市场统一。
中信社负责挑选和培育良种,利用现有资本增加其他投资,各地分社负责指导联营农民种植棉花,集资改善灌溉条件,合股购买机械。
具体的种植是农民自己经营,你有多少田就种多少,根据各地分社的指导,和地区农业经济的特点,农民自己可以选择种植棉花、大豆、花生、玉米、烟叶等作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蕴藏着一些很残酷的现实,那就是联营体制内的农民对外部的土地兼并能力很强,不断吞没了其他非联营制的土地。
在义和拳运动爆发后,胡楚元曾经在山东做了一个很细致的人口普查统计,以100亩田/户为地主标准,山东约有3.7万户地主家庭,以30亩田/户为富农标准,山东大约有127万户富农家庭,这些人就持有山东59.3%的耕地。
在农业税收条款的限制下,农业税在45亩、120亩、330亩有着不同的征收和减免状况,120亩以上就不再享受任何减免和优惠待遇,这就使得纯粹的大地主阶层在不断萎缩,而小地主和富农的